2)第三百六十七章 挟天子,令诸侯?_三国新马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他在笑什么。

  “可是,他见到甚得董卓赏识的司徒大人是主谋,以及和董卓情同父子的吕布都加入了,自然会认为这次行动是大势所趋......”而刘协却是懂了马超的笑,接着马超的话说道。

  “不错,聪明反被聪明误,便是这个道理。打死他也想不到整个计划其实只有王允这个老头带着几个手下,以及拉了一个吕布在搞而已。李肃这家伙是个墙头草,要随大势,自然会叛了董卓。”马超最后说道,还咂了咂嘴巴,表示对李肃同志默哀。

  “谁说这个计划只有王允在搞?假如不是大势所趋,马镇西与朕,难道还会参与其中吗?”刘协笑道,表示他不同意马超这个观点。

  马超一愣,随即笑了笑。发觉刘协说得也有道理,不过,他还是有点不太赞同:“我们隐于幕后,历史根本不会记下我们的名字......”

  说到这里,马超突然有一丝恍惚之感:自己当初为了雍州能有一段稳定的发展时期,以及为了父亲的死,来到了长安。却不曾想,在经历了种种事件之后,居然还要默默再退出长安,真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为了啥?

  长驱直入进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

  马超曾经的确这样想过,但入了长安之后,他才知道,这政治目前不是他能够玩得转的。如董卓这般,没有取得稳定的根基,只靠着取巧的手段窃取了大汉政权的家伙。最后换来的,不只能是天怒人怨,人人皆反?

  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更是可笑了:世人只看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一统北方,威震寰宇。却没有想过,其实董卓才是开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先河人物。而两者俱是如此这般所为,为何下场却迥然不同?

  因为根本的原因在于,董卓和曹操选择的时机不同。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是汉室将亡但未亡的时候,世人都可以举着锄奸臣、清君侧的口号,砍了董胖子来捞得大笔的功劳名望;而曹操那个时候迎回天子,是汉室经过了董卓之祸、李傕郭汜乱长安后,已名存实亡的时候。那种情况下,曹操已经把握到了君臣因袭性最薄弱的时机;那个时候,挟天子才是真正挟持了一个宝,而不是一把双刃剑!

  袁绍为何不去挟持天子,他傻?真的为了自己的儿子病重而无动于衷?狗屁!身为一个政治家,马超可知道他们的冷血无情。而袁绍不愿挟持天子,是因为他根本不需要挟持,他的名望,足以抵消汉室天子的冲击!他甚至曾经就想在冀州另立刘虞为帝,来对抗东汉朝廷。

  由此,马超不会傻乎乎去学董卓,为他人作嫁衣裳。更何况,这个刘协跟历史上记载那个傻屁孩一点都不一样。他年少偏激、心机深沉且手段毒辣,他日成长起来后,更是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