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八章 相声界的秘辛_华娱之黄金年代沈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一点也不稀奇,人都是会变的,不可耻!”

  “确实!”

  沈临也附和的点了点头。

  尼玛,该说正题了吧!

  “咱们聊聊相声吧,好不容易来一懂行的!”

  看来郭得纲也憋了许久,马栋自无不可,沈临就差拍手称快了!

  “小的时候跟老马先生说过我要学相声吗?”

  郭得纲看着马栋,问道。

  “没有,这个真没有,因为小的时候,也就是7、8岁那会老是被院里的大孩子怼着让我说段相声,所以打心眼里就不愿意学。”

  郭得纲一乐,准备说点什么,马栋却径直说开了“其实不止我,我父亲当初也不愿意学相声,估摸着您也知道,我父亲二十二岁入的d,调进了广播艺术团,业余被老先生们看中非要传他这门艺术…”

  “四位大师就看着这一位!多大造化!”

  沈临继续点头。

  “但我父亲一开始是不愿意学这些旧派的老相声,他觉得他是新时代的新青年,当然现在看起来那是天大的造化!”

  “没错!”

  “还有一点,当年很多人都传我父亲跟侯先生有矛盾…”

  哇!直面侯马之争!

  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个侯马之争说的就是一代相声大师侯宝玲还有相声大家马悸先生之间的事,马悸先生是侯宝玲的得意弟子,不仅如此,马悸先生同时还是郭其儒、刘宝睿还有郭泉宝的弟子!这四位可都是能写进相声史的大师!真正意义上的千顷地,一根苗!

  然后六七十年代来了,侯先生被扣上了‘反动艺术权威’的帽子,马悸先生也被定义为‘修正主义分子’,形势所迫,两人渐行渐远。

  “在我看来,虽然我是他儿子,但必须公正的说,有这个矛盾是很正常的。”马栋看了眼郭得纲,接着说道“这就是很简单的师徒之间的矛盾,这就是相声这门艺术口传心授的先天缺陷,你说这个徒弟不过师傅?过之后徒弟的心态该怎么保持平衡?”

  沈临听得有些入了迷,郭得纲也在不停地点头。

  “更重要的是大家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一个是49年之前,一个是49年之后!我举一个例子,侯先生当年想入d,其实也不是想入d,是组织要求的,入d要写申请书,侯先生不会写,就拿过来让我父亲写。”

  “这件事在我们现在看来很正常,我父亲是侯先生的徒弟,那跟儿子没什么区别,我不会写,让你帮着写一下,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嘛?但在我父亲看来,绝对不行,入d是多么神圣的事情?您必须得自内心的尊敬d啊!这怎么能代写呢?所以他就没答应。”

  “您说这件事这两人谁对谁错?”

  说完这段,马栋看着郭得纲,后者叹了口气“哎!爷俩谁也没错!”

  “还有一事,坊间有传闻说马先生打过侯先生,有这事吗?”

  一直没说话的沈临突然开口问道。

  这个必须要问,两位当事人都在场。

  马栋不必说,马悸先生的儿子,郭得纲那是侯宝玲先生儿子侯耀纹的弟子。

  沈临一直就对名人之间的斗争很感兴趣。

  咱们实话实说,侯先生堪称一代宗师,马先生迫于形势创作了一堆歌功颂德型、大好形势型和政策讽刺型相声,两人之间孰高孰低很难判断出来!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