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18章 遗老遗少_大逆转190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多福二村。

  现在的中国已经完成了集村并寨,就是翻遍全国,也找不到一个自然村了。多福二村也不例外,它同样是一座新村。

  多福二村位于海间市东郊70多公里的铁道线旁边,虽然是村级单位,但因为是以牧业为主,所以地盘很大,辖区面积足有近300平方公里。

  这个村的村民全都是移民,以内地汉人和近支民族为主,约占90%,哈萨克人当然也是有的,但他们也不是本地人,离得最近的一家都是从咸海以东搬来的。这里还有一家从乐浪省移民来的朝鲜人,呃,从去年开始,朝鲜省就改名为乐浪省了。

  这家朝鲜人姓赵,家长是一个很有文化的老人,人家虽然是朝鲜人,但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根本认不出来,这家子的汉语水平让本村的好多正牌汉人都感到汗颜。按照中国的习惯,本村人都管他叫“赵夫子”。听说这位赵夫子是以前朝鲜的大官,后来因为不满日本对朝鲜的吞并,就辞职不干了,后来乐浪光复之后,政府有意请他出山,他也拒绝了,后来就到了这里。

  今天他家来了两拨客人,其中一个还是日本来的,村民就不免有些奇怪。几个村民就在议论。

  “赵夫子不是最恨日本吗?怎么还会让那个日本人进屋?”

  “可能是熟人吧。在日本在朝鲜管了几十年,总会有些打交道的……”

  “这赵夫子学问这么好,为啥不出山做官啊。”

  “哈哈哈,遗老遗少嘛。他大概还留念朝鲜小朝廷吧。就和前清的一些官儿差不多,好比那川督锡良,文总都请了他好几次,才肯出来当个什么委员。”

  “是政协委员……”

  随着简体字的推行,以及遍及到每一个人的强制扫盲运动。这个年代的中国人和原时空的同时期已经完全不同了,按去年年底的统计,中国目前的识字率已经达到92%,还剩下的那8%,大多数是新领土的原住民和年纪实在太大的文盲。

  多福二村90%以上的村民都能看懂报纸,再加上广播电视等新型媒体的普及,他们的见识也大幅度提高,政治国际军事之类的话题,扯起来都是头头是道的。

  …………………………………………………………

  村民们讨论的赵夫子,此时正在家里款待几位客人,石原莞尔赫然就在其中。

  “赵总赞,真是没想到,您居然会到中亚这里来,昨天在市里看到令郎,才得知您已经移居这里了。这里离朝鲜有万里之遥啊……”石原莞尔有些感叹的说道。

  “石原先生,我早就不是什么总赞了,你就像当地村民那样,叫我赵夫子即可……”赵夫子笑了笑。

  两人说的都是汉语。这并不奇怪,在当时的日本和朝鲜,汉语和汉字是上层通用的,要是不懂的话,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在上流社会根本混不开。

  赵夫子名叫赵成夏,在朝鲜李朝末期担任过礼曹参知,一直反对引进日本势力。后来那个“大韩帝国”(日本傀儡政府)成立后,他又担任礼仪部总赞。后来日本撕下脸皮,直接吞并朝鲜后,他就没干了。朝鲜光复后,经过调查发现他以前也算是亲华派,就准备让他出山到政府任职,但他以身体不好为借口拒绝了。但是他对中国政府也很合作,所以没有像那些死硬派一般被劳改。后来搞集村并寨时,出于某些考虑,他家就被分到了西海省。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