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1章 ‘粉色战斗机’,千里迁徙的火烈鸟_赶海直播的我,被向往爆光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扬和悦儿更先一步发现这条刚发布的新闻。

  “我的天!好大的尾巴!有点像鲸尾,但尾巴好像太细了一点。”

  “它居然还有背鳍,但好像不是像鲨鱼那样比例的,看起来比较小。”

  “虽然距离游客的海域有段距离,但估计拍摄下这一幕的游客快被吓坏了……镜头抖的丫批!”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防抖相机是多么的重要。”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也许这些未知生物本来就是生活在我们不了解的海洋深处,只是处于某种原因,扩大了活动范围?”

  毫无疑问,虽然大多沙雕网友都是调侃和震惊,但不乏小部分水友试图通过现象去分析本质。

  至少就自然界而言,动物的感知能力要比人类强上很多,无论是海洋生物对于声波电磁场的感应,又或者是陆生生物对于气味声音的敏锐。

  也许那些生活于深海区域,且从未被人类了解过的生物,因为温度、氧气甚至是地质变化等人类所无法察觉到的原因,而扩散了栖息的区域,从而出现在了人类的视野之中。

  毕竟单单就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人类已知数据的分析,的确是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一时之间,这条相对清晰的视频资料很快在网络散播开来,以至于之前没有公开发表看法的各大海洋生物研究机构,也开始尽可能揣测这生物的大概信息。

  龙国华科院海洋生物研究所:

  【在有限的影像资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表明,此前发生在南美洲乌拉圭国塔瓦里斯地区的渔民所目击,并且拍摄的模糊影像,有很大概率和鲸湾港目击生物趋于相似,尚且无法确定,该生物的具体信息,但可以确定大概率为如‘鲸’一般的大型海洋哺乳动物。】

  鹰酱国海洋研究所:

  【如若的确为大型海洋哺乳动物,且大概例如蓝鲸一般,为滤食性动物,它也许并不具备太强的攻击性,至少两次目击的游客和渔民,都未因为该生物的出现,而威胁到人身安全。】

  毛熊国海洋研究所:

  【频繁的目击该巨型远洋生物,且地理位置接近,很显然已经并非是偶然事件,也许这和全球变暖对于海洋环境造成的微妙影响,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除此之外,包括不限于如西班牙斗牛国海洋科学研究所等全球较为专业的研究机构,先后发表了较为谨慎的言论。

  无论是生物可能归宿的纲物种类,亦或者攻击性和栖息环境的猜测,都只能作为参考。

  至少目前而言,的确并未有任何人因为这巨型海洋生物而殒命。

  与此同时。

  在经过了数天航行之后的游艇,也即将抵达停靠补给的目的地纳米比亚的鲸湾港。

  只不过,根据林扬使用生物雷达的扫描发现,至少当下超a级稀有生物,已经离开了百余海里的扫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