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过去的街景④_事象的宏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思路。阅读的部分先放到一边,如果是‘知识的授予’,那难道不是指你吗?”

  面对这样的询问,女子无奈而又感慨地叹了口气。

  最近,她发现自己叹息的次数似乎在渐渐地增加,这或许也是衰老的证明。虽然外表不曾有过变化,但内心的衰老却是不可避免的到来了。

  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就连宇宙本身也无法摆脱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支配。人类更是需要追赶时间的存在,这正是成为人类必然需要经历的过程。

  半转过身体,抬眼望着从身后拥抱着自己的人,女子轻轻地笑了。她缓慢地摇了摇头,用一种追溯过去般的语气继续说下去。

  “在群(Legion)中区分个体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不过如果想要让人理解,就需要从信息的‘云’中人为的去区分个体。可一旦真的这么做,或多或少的就是在给予其你自己的定义,而非其原本的含义了。简单来说,灵长不同于一些动物,生存所需要的技能并非与生俱来,因此父母——或者更正确地说,是母亲——是最早的导师。但母亲的‘教’是一种无关当事人主观意志的‘给予’,与这里的概念不同,那并不是‘群’(Legion)中的我。要解释这一不同,就需要从‘读’讲起。现在说起‘读’这个概念,一般都会认为是自己阅读去获取记录的知识。但在过去,‘读’并不是自己阅读,而是朗读给对方听。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不识字。在当时,写一本‘书’并不是为了让别人阅读而去理解其中的知识,而是写给‘读’它的人看的。这不同于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导,它取决于当事人自身的意志。只有当事人愿意听他人‘读’,愿意去理解所‘读’的内容中的含义,‘教导’的概念才能够成立。更有意思的是,这位教导者自身哪怕根本不理解书中的含义,也没有任何问题。因而向他人朗读这一书籍的人,本身或许反而与‘教导’这一概念无缘,甚至可以不处在同一个地点,不处在同一个时代。在这里,这位教导者仅仅只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者。这便是‘它’的内涵所在,它承载的信息是超越时空的。亚伯拉罕三教中,‘它’虽然被人刻意忘却,可‘它’本应该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因为,天启三教恰恰正是这个世界上最早的‘书籍宗教’。虽然在‘群’(Legion)中区分个体是无意义的行为,可如果非要问这一概念‘是谁’的话,我会这样回答——假如能够将世间散落的需要去‘读’的‘书本’汇聚成一片“云海”,你就能够一睹‘它’的真容。”

  女子微笑着,就像是做了一个自然而然的停顿。

  “那是‘Raziel’。哪怕仅仅只是如此微不足道的一小部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