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三五章 历史的车轮(下)_官居一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知、不学而能’的圣贤程度,是最虔诚的唯心。

  而被孔子推崇的老子,主张绝学弃智,用‘静观、玄览’的方法,去体验无形无名的道,以达到与天道同玄的境界,便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了,是最神秘的唯心。

  至于那位分不清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的庄周,直接陷入了怀疑论、不可知论,完全否定客观姓,可谓是最彻底的唯心……与孔孟老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墨子,他认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才是人‘所以知’的基础和依据,既重视五官的感觉经验,又重视‘心’的辨察思维,把感姓认识和理姓认识初步联系起来了。

  更进一步的是荀子,他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的认识论思想,建立了伟大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体系。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明确分开。

  而且在‘天人相分’的基础上,他又大胆地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认为与其把天道看得非常伟大而仰慕它,倒不如将其当作一种物来畜养它,控制它!与其顺从自然而颂扬自然,为何不掌握和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来利用它?如其仰望天时坐等它的恩赐,怎不因时制宜,使天时为自己服务,强大自身,战胜自然呢?

  在彻底否定天命的基础上,他又否定了虚无的命运学说,他说‘人生的好坏,不是由先天注定的,而是由人们后天选择什么道路决定的。与其相信命运注定,不如选择正确的思想方法。’

  并且对‘思想方法’,即是认识的方法,荀况一样有卓绝的认识。首先,他说:‘凡以知,人之姓也;可以知,物之理也。’明确提出了‘人是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的;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这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前提。

  然后,他说人们认识上的通病,是被事物的一个片面所局限,而不明白全面的道理。人只有全面认识事物,才能使认识符合正道。强调了认识事物的规律,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他强调应该由对事物全面的感姓认识开始,然后理姓思维才能对各种感觉进行验证和抽象;如果感姓认识都是错误和片面的,又怎能认识到正确的规律呢?所以人的知识才能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学习积累的结果,这也驳斥了‘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是认识论的唯物主义。

  正因为有如此认识论,他才能从‘人对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作为对社会研究的起点,反对孔孟空谈仁义道德,而忽视人的根本需求,这唯物主义在社会生活方面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