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九章不等交换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厂总装的生产模式带来负面影响;后者则会增加潜艇的结构重量,挤占其他设备的搭载能力,这对身量较小的。所以在并不准备追求极致深潜能力,而是尽量在性能和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

  除了调整压载水之外,操纵方式就是靠各种水动力舵面了。舵面主要包括艇艏的一对不可收放的水平舵和一组位于艇艉的十字形艉舵,这些都属于比较常规的配置。唯一比较有特点的是十字形艉舵的位置,它没有像这个时代的很多潜艇一样放置在螺旋桨后方,而是像大多数后世潜艇那样被安装在螺旋桨之前。这对缩短潜艇全长和改善螺旋桨流场都有一定的好处。

  术参数总结如下:

  主尺度:长度约米,吃水深度约米,耐压壳直径米。排水量:水面排水量约380吨,水下排水量约420吨。动力:一台曼恩公司的*********、一台西门子公司的*********、一台西门子公司的*********。航速:水面最大航速不低于12节,水下最大航速不低于15节,水下经济航速约4节。续航力:水面3900海里/8节,水下200海里/4节。武器系统:艏部四具*********,可携带*********型水雷,另可在舷外加挂最多12枚大型水雷。

  事实上在,海伦娜并未采用任何超越时代的技术。通过压榨同时代工业技术的能力极限,让武器达到高性能的设计思路,从来就不是海伦娜现阶段的优先选项。从根本上来说,上的先进性,首先是体现在设计思路的跃升上,其次是体现在系统整合的功力上。如果仅就制造工艺本身的难度而言,面甚至比上个位面德国在*********。

  海伦娜的极端阴险之处就体现在:通过设计思路的转变以及对现有技术的整合,德国立刻就可以让潜艇的生存能力获得巨大的提高。反潜方想要反制德国的新型潜艇,就必须大幅度提高声呐的性能,而声呐技术的提高又非常依赖于晶体加工技术以及电子工业技术的进步。

  非常不幸的是,这两者都无法通过超常规地整合现有资源获得,也就是说无论你往里面投入多少资源,都很难在短时间里看到效果。更加不幸的是,如果反潜方的声呐技术不能在短时间里获得飞跃,光靠增加反潜舰只的数量将是非常低效的。毕竟原来一艘舰船就能控制的海域,如果声呐的作用距离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就至少需要4-*********,如果考虑到潜艇的机动性和攻击能力的增强,这个数字还得上涨。

  但由于能否遏制德国潜艇的活动关系到英国的生死存亡,所以即使效费比再低,英国也必须接德国打出去的牌,不接就等于直接投子认输。这就会造成一种让海伦娜喜闻乐见的局面:德国每将一单位的资源和生产力投入到潜艇战中,对手就可能需要需要投入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资源和生产力来应对。

  这其实是一种极端不公平的兑子游戏,只不过这次兑换的是双方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而如果不能有效扭转这种对资源和生产力的不对称的消耗,即使不考虑潜艇战中因商船被击沉而损失的海量物资,英国也一定会是首先吃不消的一方。

  这就是海伦娜的阳谋,你知道我的全部意图,甚至你知道德国潜艇的技术细节都没关系:只要你的晶体加工技术和电子工业技术没有在短时间内取得飞跃式突破,你就不得不继续和德国玩这种不公平的资源和产能兑换。所以,在这种兑子游戏中德国基本上是稳赚不赔的,即使英国有本事再次将美国拉下水也是一样,美国的工业能力也不是无限的,并不足以帮助英国拉平这种不对等消耗。

  更何况等日后英国撕毁与犹太人的协议后,英国和犹太人的关系是必然急剧恶化的。到时候美国的犹太金融集团还会不会像上个位面一样为英国提供大规模融资甚至游说政府,恐怕还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