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88章:帝国东升_军阀治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铁路系统正在紧锣密鼓的修筑之中。

  帝国开始发行国债,利率在8%。国债将用在基础建设上,公路、铁路,钢铁厂等等。

  随着华北、华中地区的铁路修建完成,帝国的经济走势强劲,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特别是东北、山西、漠南地区的铁路线陆续建设完成,这些地区的原材料产量猛增,通过铁路快速的运到了山东的工厂。

  制造业最为繁荣的地区依旧在山东,不过随着帝国的大统一,各种工厂开始在江南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因为蒸汽机没再有‘出口’限制。

  在明王朝还存在的时候,蒸汽机出了山东就叫出口,现在则不是了,帝国各省要买蒸汽机都没有限制。

  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让生产力狂飙,海外贸易发展速度也很快。海外廉价的原材料不断的向帝国输入,帝国则向海外输出商品。

  在南洋地区,帝国开设建立规模巨大的甘蔗种植园、水稻种植区,这些种植园用倭奴和南洋猴子进行粗放种植,产量虽然不高,但成本也低得吓人。

  加州殖民地则种植了大量的棉花,这些棉花同样用奴隶制度进行生产,成本也十分的低。

  南洋地区的保留区设在几内亚群岛地区,以及印尼群岛的诸多小岛屿上,像吕宋、爪哇、三齐佛这些地区的主岛,都不属于帝国的保留区,而是将要的开发地区。

  而在澳洲,保留区占了80%的面积,保留区的意思就是不大规模进入,不过适合农业开发的地区还是要进行开发的。帝国已经派遣专门的人去澳洲考察了,考察之后将划定放牧区。

  澳洲的畜牧业发展起来,羊毛织品的价格将会大大降低。畜牧业本就是薄弱项目,澳洲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自然是要开发一番的。

  此时帝国正在把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区向海外转移,因为棉花、蔗糖这些东西是方便运输的。

  而本土的土地,则用来发展养殖业,以及施行粮食的粗放种植,很大程是因为肉类是不好运输的。

  生活质量的好坏,食物这一环节是很重要的,让每个人享受更高质量的食物,是帝国规划农业的重要原则。那些适合运输的经济作物,可以转移到殖民地就转移到殖民地去。

  ……帝国二年上半年,帝国一直致力于状态调整之中,半年的时间当中,帝国国会确定下了一套完整的《宪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商业法》、《农业法》、《金融法》、《环境法》等法律。

  前朝文人在帝国成立后,也大规模接受了整编培训,想当官的很多,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升值,刚开始做的都是基层的公务员,一是能力高低问题,一个是肯不肯苦干的问题。

  这种大规模的收编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