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四十六章 两个好消息_帝国玩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比拖着一艘船的人一起死来的好。这个决策,从全国角度来说,不是错,相反是对的不能再对了。

  按理来说,也是有很大可能成功。产业升级,不就是钱吗!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呢?恐怕是没有吧。

  但套一句题外话,男女之间的感情就像镜子,碎了之后勉强粘回去,照出来的也都是人渣。

  谁能想到,一场大下岗,和短短十年里这片土地上官僚们疯狂的丑态。东北的人心就像镜子,眼看着就碎了,碎了之后就再也粘不回去了。勉强用着,照出来的也都是一群人渣。

  人心这个东西,有时候便宜的只值一个馒头,有时候贵的连一点六万亿都肯定不够。

  只要这面镜子照出来的还都是人渣,恐怕这一点六万亿最大的作用,就是北上广的房价,又tm有救了!

  何况组成镜子的人心,说不定都快要没有了。

  改革开放,好就好在,相比于前三十年,后三十年的一部分人有了用脚投票的权力。问问黎叔,这人心散了,队伍还能组的起来吗?

  说远了。

  胡文海为东北选了一条成功率并不那么高的一条路,成了,获得和国际市场在中国国内同台竞技的待遇。输了,大不了是从头再来。

  何况在既成事实的前提下,国家也不得不转变了态度。

  一方面是上百亿美元的国外贷款、几百亿美元的投资,可能上万亿人民币的配套。另一方面,则是东北产业的疲软无力,装备制造业只有百亿人民币产值规模的现实。

  如果失败,东北的结果将会比历史上死的更惨。

  而重工业基地这个东西,就好像大学学了四年英语,四级考了三次五十分。

  这要说,麻蛋的英语实在学不会,难道要转头去学法语?光是想想每天六点起来背单词的那些痛苦记忆,就没有勇气重头开始了。

  对国家来说也是一样,有个貌似还能喘气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不管,一想要换个地方白手起家,实在是蛋疼的紧,还是看看这个半残废有没有救吧。

  但胡文海的出现,让东北经济完全偏离了历史轨迹。如今的问题是,如果现在不救东北,那以后中国再想产业升级,就真的要连个半残废都没有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胡文海终于等来了今年最好的两个好消息。

  绣城特区开埠,对苏贸易扩大,这就是东北最大的利好消息了。可别以为这两个决定很容易,它们的背后,是整个国家战略层面的变动。

  作为老工业基地,东北的任务原本是求稳,这才错失了历史上最后的机会,不得不走到了大下岗的这一步。

  如今绣城开埠,意味着东北经济局面将从求稳向求变转变,涉及到的何止是东北一地?

  而扩大对苏贸易就更不得了,这意味着中苏关系回暖,意味着中美关系可能出现裂痕,意味着整个外交形式将会生严重变化。

  这两个政策的背后,影响的可以说是世界大势,也就无怪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做出决策了。

  不管怎么说,胡文海折腾了这么多年,总算是得到了一个彻底改变世界的机会。

  既然如此,没说的,干吧!(。)

  (三七中文)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