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43章 流量时代?(24)_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43章流量时代?(24)

  其实,嘉行传媒能完成对赌,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具备…

  运气真的很好!

  赶在2018年影视业遭遇寒冬前结束对赌…

  其实,新人选择嘉行也不错…

  新人出道时,如果能蹭上一线明星的热度,对打开知名度大有裨益。

  所以宋珠儿是小张柏芝,张柏芝是小林青霞。

  她们算外形相似,但蹭的正主不是真带自己的人。饶是这样,顶着前辈名号,依旧让观众记住了。

  如果有当红顶流扶持,蹿红只会更快。

  你看热巴,签约嘉行后跟着杨小蜜,戏约、综艺、商务,短短几年,从名不见经传到一线流量。

  但…资源给你了,能不能红起来是另外一回事,热巴能红,按理说嘉行也能捧红其他人。

  事实相反。

  跟热巴一起签约嘉行的几个男演员,出道时是杨小蜜身边的配角,现在境况依旧没太多好转。

  其实,最开始经纪人带艺人,事无巨细,保姆一般,从艺人的衣食住行,到形象管理,接什么戏,谈什么商务,做哪种造型,一手包办。

  这种一对一的经纪团队,有助于经纪人最大限度了解和挖掘演员特质,根据特质接适合演员的戏,有针对性地捧红演员。

  稳定的合作对经纪人和演员而言,是双赢。但一对一的模式对公司而言,未必是好事。

  从初代经纪人王景花带着培养出的明星出走华宜,到范小胖开启艺人工作室热潮,明星纷纷自立门户,再到杨小蜜自己羽翼丰满后离开老东家,一手拍戏一手当制片,明星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在逐渐增多…

  但,这对培养出他们的公司而言,却是一种损失。

  种种现象都在不断重申——娱乐公司造星重要,留人更重要。

  为长久留住签约艺人,经纪团队借鉴了好莱坞的造星模式和韩国偶像工厂的操作方式,放弃了一对一的模式。

  天美传媒最开始就是这种。

  签约艺人从形象包装到专业培训到演出安排、广告代言、商务合作,都由同一个专业团队管理,商务专员负责公司所有艺人的商务资源,形象顾问负责所有艺人的形象设计,每个领域都由专业人士打理。

  乍听起来,这种管理方式很合理,效率高,针对性强。

  但这种模式,有点流水线,对于产出偶像团体而言,是好模式。

  如果套用在演员身上,按照这种模式打造的演员,容易忽略个人特质,最终打造出来的艺人,都是套用统一模板。

  腿长营销腿,骨相立体立体营销混血感,标签单一,可挖掘性差,面目模糊,可替代性强。

  天美传媒是偏制作的公司…

  要的是独特的演员!

  后来改革了一下,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各自都有经纪人对接业务,内部竞争上岗…

  为什么嘉行不用这种模式?

  因为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