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40章 田老师(34)_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0章田老师(34)

  应该是03年11月的时候,电影局领导主动给王晓帅打电话,让他通知贾章柯、娄晔等当时著名的独立导演一起面对面坐下来谈谈…

  这次座谈会在后来被媒体称为“独立电影七君子联名上书电影局”。

  在这之前的两年,中国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口电影配额由1994年开始的每年10部增加到20部。

  当时进口大片对国内电影市场已经造成了冲击:1995年《真实的谎言》在中国获得1.02亿票房,再加上《阿甘正传》《红番区》等电影,进口片票房占总额的80%;1998年《泰坦尼克号》的出现更是拿下了3.6亿的票房成绩。

  为了抵抗好莱坞电影的冲击,同时增强国产电影的艺术竞争力,让这一批在海外不断拿奖的独立导演“转正”也就有了充分意义。

  但是转了正,这帮人依然没有交出商业成绩…

  贾章柯拍出了的《世界》,王晓帅则有《青红》,娄晔《紫蝴蝶》…

  市场压根不买账!

  甚至一堆人说他们,被招安后,没有灵气了!

  其实,这样的困境在多年以前就已注定。

  “那你现在算一下!”

  杨岚很惊讶:“哇!这么多…新书《奋斗》?”

  相对于实干,传媒本身本就是抄了近路,拿到了不应属于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否定了实干的价值!

  越无能且享受福利的,越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

  沈旭东有点不好意思:“我本来打算写一部八零后创业的故事,写着写着,就变了形…但拍成电视剧应该挺好看…我跟寳刚导演在接洽,他完成手上的《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我们一起攒剧本…”

  ……

  他们的作品中,往往呈现出更多个人化、艺术化的审美和表达——但大众却更爱跌宕起伏的故事和震撼的视效。

  其实搞传媒的,看到了国外,西方表面的奢华精美,想去追求是天性,但她们无视发展的客观规律,想要抄近路…

  “什么情况?”

  “伱哪来的时间写这么剧本的?”

  “这个我没算过…应该不超过十个吧。”

  没有提及生活啥的,之前《对话》已经聊过了。

  《杨岚访谈录》很短,每期三十分钟左右。

  “谢谢…”

  沈旭东…下意识就想答应,但又觉得不靠谱,因为田壮壮导演的东西,没人看得懂!

  但沈旭东是要商业表达的,是要激发大众共情的…

  “你今年一年写了多少剧本?”

  “如果我能找到一个能够实现我想法的导演,我就不用亲自拍电影了!”

  “两小时左右!”

  不是说到XX办公室找过钥匙嘛?

  他觉得《飞行家》不太适合冯晓刚…

  命运夹杂着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在某一个时刻,他们代表着先锋,但在时代面前,他们什么也不是!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