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57章 当新浪潮遇到好莱坞(24)_一开始,我只想搞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风者》,其实挺有诚意的!

  如果没有诚意,麦兆辉、庄文强不会用梁超维的。

  《风声》之后,谍战片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然后…《东风雨》之后再次遇到了问题——审核!

  因为统战问题嘛,很多东西不能搞…

  明明是革命历史题材,一路语焉不详…

  所以,《听风者》直接抛弃信仰,只谈‘打工’,极可能地将内战的政治背景就虚化,只是留下极模糊的敌我对垒框架。

  “大家都是找口饭吃”、“大家各为其主,不过打份工罢了。”

  所以,抛开了意识形态、政治信仰,《听风者》依然是麦庄二人擅长的警匪片模式…

  他们确实挺努力的,最大程度的将《听风者》的故事为己所用。但越是努力,越在高潮段落证明这些努力始终还是徒劳。

  很符合大众对香港电影的认知:优美的环境、不断变幻的服装搭配,以及令人动容的爱情戏…

  但没什么用,《听风者》是谍战!

  本来很好的原著,拍出来的电影竟然没有丝毫动人之处。周迅这个角色死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

  证明了香港导演不擅长这个题材!

  扯回来,采访区自然有采访的,提到了《画皮2》,沈旭东解释:“《画皮2》延续了画皮的主题,同时扩展了聊斋世界观…”

  “《聊斋》系列电影我们肯定会继续做下去的,人家好莱坞可以做系列片,可以做电影宇宙,没道理我们华语片做不了!”

  “我当然希望票房越高越好…”

  简单聊了几句,沈旭东离开采访区——他还得参加产业论坛呢!

  ……

  其实圈内关于《狩猎》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沈旭东身上,沈旭东是制片人、编剧、监制,甚至在上影初期,主扛宣传的也是沈旭东的名字…

  上映了一段时间才换成了文木野+陈导明。

  这个事很正常,因为沈旭东=品质+票房嘛!

  院线买账,很多影迷也愿意相信。

  所以,很多圈内人把文木野归纳成了幸运儿…

  到了论坛现场,主持人何平开场问了这个问题,沈旭东摇头:“文木野跟我一样,是看港片、欧洲电影、美国电影长起来的,说句自夸的话,我们本身其实具有一定的文艺水准,我要是拍文艺片也不是不行的!

  但我们把商业类型片作为了自己的创作方向,因为我们坚信电影拍出来是让人看的。”

  “所以,《狩猎》这个电影交给他,我很放心,因为他用一种平视的视角讲述这个故事,而不是俯视,更不是仰视,我们的很多的导演,是用俯视的视角讲述故事的!”

  “我跟文木野都很喜欢《白毛女》,我们觉得这个电影好在共情感,所以,当年《白毛女》在解放区演出,受到了解放军和群众欢迎,能让士兵激动到要拿枪打演员…我俩也喜欢《马大帅》…现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