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五章 朝堂之上(1)_从天龙开始万法归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失去。

  但他是一个聪明人,不够聪明也许能当皇帝,但绝对不能练就一身一流武功。

  所以他一直觉得不对,直到李少山入京,朱翊钧同意了李少山刀剑出鞘的决定。

  但朱翊钧知道,满朝重臣们是一定会反对的,他不知道怎么反驳朝臣,所以李少山必须当大明国师,替他做成这件事。

  可李少山却没有说朱翊钧有错,他只告诉皇帝两句话。

  “任何决定都有代价,皇帝能够承受代价就没有错。”

  “天子没有任何决定可以说绝对正确的,如果有,那么代表这些人在骗你,他们只希望他们不承受任何代价。”

  大明的大臣一直对朱翊钧很尊敬,三叩五拜从不遗漏,可总是在告诉朱翊钧他的行为是错误的。

  在这些大臣嘴里,只有做正确的事情才能让大明永远昌盛。

  而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只有大臣们的学识才能确定。

  裁判是大臣,皇帝成了运动员,这就是朱翊钧的困境。

  李少山需要进入朝堂,因为只有自己这个江湖人和那些大臣们分庭抗礼,朱翊钧才有可能重新回到裁判的位置。

  “天子暂且息怒,卢尚书对于我这个山野之人不信任也算忠于朝廷,所以还是由我来说服对方比较好。”

  李少山早就和朱翊钧说过,今日朝廷发难皆由他来应付,此时李少山开口说话,朱翊钧自然不会反对。

  卢洪春看到李少山和皇帝如此互动,神色立刻严肃起来,这大明国师还真是深入帝心。

  见李少山笑着朝走了过来,卢洪春随意的拱了一下手,算是行了礼,但却不开口。

  李少山是大明国师,他的确要拜见,但若不是,卢洪春作为礼部尚书,不可能对一个草民行礼。

  李少山走到卢洪春面前,倒是没有选择物理手段,而是开口问道。

  “卢尚书,你可知天子为何愤怒?”

  “良言逆耳,自古如此,但作为臣子,哪怕圣上震怒,作为朝廷官员,该劝谏的事情就算去死也是要劝谏的。”

  李少山听到这话,却咯咯的笑了起来,随口问道。

  “不知卢尚书可曾听过天地君师亲。”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篇所言,卢某当然听过。”

  李少山自然没有学过荀子,他一个造反派,学个屁的科举八股,所以卢洪春的书袋子算是吊错了人。

  不过卢洪春的确打断了李少山一开始的计划,他本来打算用天地君师亲这种上下观念压制对方。

  可一听卢洪春那康慨的背书模样,李少山就知道自己打错了算盘,这家伙一点都没有冒犯君主的恐惧。

  实际上天地君师亲这种绝对上下级观念是满清雍正时期才推行的,明朝只是民间偶尔传播,用来告诉百姓遇到事情时,该选择相信谁。

  君一直以来都是发号施令者,而不专指皇帝。

  秦始皇连三皇五帝都觉得不如自己,凭什么后世的皇帝会用君来代表自己。

  也就是满清政府,才需要用这种民间的口口传播的乡间经验,来稳固自身的合法地位。

  不过李少山从来不是死板的读书人,卢尚书背书背的好,那他就来解释。

  儒家书籍,最大的权利实际是解释权,谁有权利解释,而且解释的让人相信,谁就是儒家正统。

  学文不如释经,科举这种事情就是在每一个释经人在收学徒,科举门生可是能伴随一生的印记。

  所以李少山只是笑了笑,随后脸色逐渐严肃,盯着对方眼睛,缓缓说道。

  “既然听过,那就好了。”

  “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子请我当大明国师,需要的自然是我治理天下的本事。”

  “卢尚书不看李某有没有本事,却只因为李某对天子不敬就敢说天子有错。”

  “李某能不能做好大明这个国师,卢尚书尚未清楚,就敢冒犯天子威严。”

  “嗬,卢尚书,你是真的...很大胆!”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