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章 苏东坡_从天龙开始万法归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乔峰朝着李家庄走来的时候,李少山却不在庄内。

  他在拜见杭州知府,嗯,名字李少山非常熟悉,苏东坡。

  李少山惊讶于在武侠世界里遇到了历史名人,而苏轼更惊讶于百技门掌门的年轻。

  二十来岁就成了杭州名人,一块能卖出天价的琉璃镜被他搞得到处都是,更重要的是他是江湖人,听闻武功很高。

  再加上那凝土成石的水泥秘法,苏轼心中感叹,自己难道真的老了。

  苏轼此时不算年轻了,已经五十多岁,在官场也是几经沉浮,此次邀请李少山,也是为了那水泥。

  但江湖和庙堂之间的关系到底该如何处理,苏轼心中也难决断。

  一直以来,江湖人都很少接触庙堂,名门正派也都选择在那深山大泽之间建立门派,苏轼接触的也少。

  少林寺在嵩山,丐帮总部在君山,太行山中也有不少隐士,燕子坞更是在岛上。

  只有一些小门小派在城市中建个帮派,但最多也就是十几号人,和知府也见不上面。

  百技门已经是苏轼遇到的最大江湖门派了,但也就两百多人而已。

  是的,百技门在这半年时间里扩充了人数,已经从原来的几十号人变成两百多人。

  而且人数还在增加。

  毕竟宋朝虽然已经有了玻璃制品,但都是小物件,大块玻璃,除了李少山这里有,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只要有钱了,想要加入百技门的人那是络绎不绝。

  要不是李少山搞出一套严苛的门规,两百人都打不住。

  但人数比起丐帮人数还是少了,而且武功最好的也就丐帮三四袋功夫的级别,打架更是不如。

  毕竟每一个百技门门徒能学的武功就那么一两门,还都是固定动作,只能让他们干活的时候更有力气。

  开矿队,生产队,运输队,施工队。

  每一个都算是江湖人士,但每一个都打不过江湖人士。

  除了李少山专门训练的一群执法队还能打打架外,其他的,都还只是会一点真气的普通人。

  这就是现在的百技门。

  一个几乎全是普通人的江湖门派。

  苏轼和李少山落座,客套之后,苏轼自然提出想要李少山提供大量水泥,他想在钱塘江上建一座堤坝,防止水害。

  这事李少山自然不会拒绝,苏公堤,未来好像是叫这个名字,自己还是有印象的。

  水泥车间在暖房施工队组建的时候就弄好了,除非原材料不够用,产能还是够的。

  听到李少山答应了供给水泥,苏轼心中一松,堤坝修建,最难的就是运送大块石料,有了水泥,能够现场制造石料,倒是能够节省不少人力。

  至于混凝土大坝,苏轼不知道,李少山是不会,他又不是学土木的。

  不过李少山还是提醒苏轼,人工石料和天然石料质量上还是有所差异的,苏轼要慎用。

  苏轼不以为意,能把堤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