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04章 骑在银龙的背上_1990:从鲍家街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写人声,因为人声这部分并不是周彦所擅长的,所以他基本上也都是参考原曲。

  等到周彦把《夏日微曦》改编版除了歌词之外全部弄出来之后,天已经黑了。

  他坐在钢琴凳上,抻了抻胳膊,然后起身收拾着谱子准备回去。

  正收拾着,他忽然听到门口传来一道声音,“老板,晚饭您是在这边吃,还是去食堂吃?”

  周彦转过头去,看到食堂的小师傅孔超站在门口。

  他看了看手表,已经七点半了。

  “小孔,你还没走?”

  孔超摸了摸脑袋,憨笑道,“我看您一直都在忙,也没吃饭,就想等您忙完。我给您留了饭菜,我现在去给您熥一把。”

  听他这么说,周彦便点头道,“有劳了,我就去食堂吃吧。我这边收拾好,就过去。”

  周彦到食堂的时候,孔超已经把饭菜热好,摆上了桌子。

  虽然只有周彦一个人吃饭,但是孔超留了很多菜,大概是知道周彦爱吃红烧肉,所以特意留了小半碟。

  饭菜摆上之后,孔超自己就坐在厨房里面,没有出来。

  吃到一半,周彦朝着厨房的方向问道,“小孔,你老家是南阳的吧?”

  听到周彦的声音,孔超走了出来,“是的,老板,我家是南阳南召的。”

  周彦点点头,又问道,“今年多大了?”

  “十九。”

  周彦算了算日子,“十九岁,属兔的啊。”

  “我十九虚岁,属龙的。”

  “出来几年了?”

  “五年了。”孔超笑着回道。

  周彦夹菜的筷子顿了顿,孔超十八周岁,但是已经出来五年了,代表他十三岁就出来了。

  十三岁也就是刚上完小学,偏远落后地区的孩子读书又迟,十三岁大概率连小学都没有读完。

  作为一个老师,见到这种情况,心里总是有点不得劲。

  但是他也知道,孔超这种情况,其实不是个例,在农村应该有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别说是小学毕业了,部分地区的很多学生恐怕连书本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虽然国家86年就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但事实上落后地区根本落实不了,如今城市里面遍地也都是童工。

  去年孙海浪发表的纪实文学《倾斜的童工世界》,就描述了这些年沿海地区以私营个体为主的非正规企业使用童工劳动的情况。

  社会各界,现在也逐渐重视起这个事情,但重视归重视,想要解决,依旧任重道远。

  后来张一谋拍的《一个都不能少》,也讲了这个问题。

  “以后这种情况不用等我,今晚结束算是比较早的,有时候我可能会忙到很晚。你一直这样等着,很耽误你的时间。”

  孔超笑着摇摇头,“没事的,老板,反正我下工了之后也没有别的事情,在这里还能听听音乐,我觉得挺好的。”

  周彦点点头,没再说什么,开始认真吃饭,好让孔超早点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