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3章 对照组的配乐_1990:从鲍家街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该这样。

  “明白,我会跟朱琳说这个事情的。”

  “还有别的事情么?”

  “暂时没有了。”

  周彦点点头,离开了剧组办公室。

  出了燕京厂,周彦去找了一家书店,买了一本《理智与情感》,看到旁边还有其他简·奥斯汀的书,就顺手把《爱玛》跟《傲慢与偏见》也给买了。

  买了书之后,周彦看书店没什么人,便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虽然书店没有家里安静,但是周彦还是更加喜欢在书店看书,可能是因为在书店里面,周围都是书,气场非常适合看书。

  抛开时代来看,《理智与情感》并不算一部伟大的,它的故事老套,写作手法落后。

  但评价一部作品,是没有办法抛开时代的,在简·奥斯汀所处的那个时代,她的这些作品显然开创了一个时代。

  后来者所书写的那些老套爱情故事,大多也都能从这些作品中找到影子。而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既有时间的沉淀,也有后来者不断学习的功劳。

  写爱情的作家们,不自觉地去摹仿简·奥斯汀,让奥斯汀的影子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中。

  在简·奥斯汀的作品中,在设计人物的时候,就像是在实验室做实验,经常设置对照组。

  《理智与情感》这个书名就基本概括了作品的主旨,亨利的大女儿跟小女儿,一个理智,一个冲动。

  大女儿清楚自己所想,也明白自己是否能够得到,她会权衡利弊得失,让自己不处在尴尬的位置。

  她喜欢一个人,但同时也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获得这份爱情,如果发现困难,她会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如果最终问题无法解决,她也会接受现实。

  二女儿全凭感性,她不会考虑太多其他东西,对待感情的时候,她只看自己的感觉。

  这种看似老套的人物设置,即便是两百多后也有很多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作品在使用。

  比如国产剧《夏家三千金》,高丽电视剧《请回答1988》,美国电视剧《破产姐妹》等等,这些影视作品里面的角色设计都用到了对照组。

  大部分影视作品中,如果一家里面有兄弟两个,或者是姐妹两个,那么这对兄弟或者姐妹的性格必然是不一样的,而且是非常典型的对比。

  这样的设计符不符合现实不说,但必然符合戏剧要求。

  以前周彦看《理智与情感》的时候,不会去考虑太多,虽然他看很多书的时候会去探究的主题以及写作手法,但是更多时候他还是愿意轻松一点去享受阅读乐趣。

  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享受阅读乐趣其实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如果在课外看书的时候,还要去想那么多,也太累了。

  但这次毕竟是带着任务看书,所以很多细节周彦也会注意到。

  简·奥斯汀既然在角色的安排上设置了对照组,后期周彦做配乐的时候,也准备为两个女儿做不同类型的配乐。

  两人在彼此的情感故事中,都有不同的专属bgm,这样能够增加角色对照的强度,在听觉上增加戏剧的张力。

  但是两种类型却又不能差别太大,必须要把它们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想到这一点,周彦又掏出纸笔,开始把自己的想法给写出来。

  写了一会儿,他的肚子忽然咕咕叫了起来,胃部向他发出了激烈的抗议。

  周彦抬手看了看手表,已经下午一点半了。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