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9章 第三部电影很重要_1990:从鲍家街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赛就是其中一个制片管理。后期拍摄的时候,安东尼大概不会在现场待很长时间,琳赛基本上等于是总制片了。这个项目,基本上也是琳赛从头开始忙的,就是她找了艾玛来写的剧本。”说完了大概的情况,安李又笑着说道,“虽然你在片场待不了太长时间,不过有很多东西可能需要你去适应。不管是大陆还是台岛,导演都是有绝对权威的,你自己拍过电影,肯定是知道的。但是在这里,导演只不过是其中一环而已,这里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

  周彦点点头,“我对这边的工作模式多少有点了解。”

  了解归了解,不过周彦不太在乎,反正他只负责配乐,别的不用太操心,倒是安李自己,需要多适应了。

  欧美的这种模式,有好有坏,好的是,在限制了导演的权力之后,会降低电影失败的风险,避免因为导演一个人的决策失误影响到电影的成绩。

  而坏处就是,导演的权力被限制的同时,才华也会被限制住,最后拍出来的都是一些“保险”的电影,缺乏艺术张力。

  现在这种情况还不太明显,随着时代发展,电影工业化越来越精细,导演在电影拍摄时的存在感也就越来越低。

  在这种模式下面,班组搭建完成,换一个外行来当导演也没问题。一个完全不懂拍电影的人,进入到这套模式当中,也能完成一部电影的拍摄。

  周彦现在跨界当导演,许多人都会称奇,觉得他干得不错。

  不过再往后发展,跨界导演会越来越多,像周彦这种跨界的情况就不罕见了。

  好莱坞的这种模式,在欧美也被一些有追求的导演唾弃,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独立电影出来。人们在提到独立电影的时候,会认为,这类电影更有思考,更有导演的个人色彩。

  安李又说起周彦的《第六感》,“你的《第六感》我看了,很有意思,也很特别,跟大陆其他电影的风格都不太一样。镜头语言上,有一些西方的影子,不过并不是照搬,有很多你自己的想法,另外就是色彩跟光影上,做得特别好。你的起步很高,很多科班的都玩不转这些东西。”

  “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也有很多是副导演跟摄影师等人的想法。”

  周彦并不是在谦虚,《第六感》的拍摄,王晓帅、赵飞他们几个有很大的功劳。

  特别是色彩跟光影这一块,赵飞在现场给了很多建议。

  安李当然知道,一部电影的成功,不可能是导演一个人的功劳,但话虽如此,换个导演就是拍不出来。

  “你的新电影筹备的怎么样了?”

  “快要开机了。”

  “对于你的新电影,我可是非常期待,一般导演的第三部电影都很重要。”

  周彦意外道,“这个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到,通常不都说,导演的处女作最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