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3章 明州_古代天灾逃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点银子是我和族人的一点心意。”

  郑把总开始以为王宝兴递给自己的是银子,摸着不对劲瞥一眼才看清居然是块金子。

  他穷苦人家出身,现在家业皆靠他拼命挣来,南边倭寇匪祸不断,说不准哪天人就没了。

  加上军中低阶武官很难捞到油水,见到王宝兴给的孝敬,他待王宝兴更加真切。

  若只有块银子,他顶多继续做做面子功夫。

  然而人家直接给他塞了块金子,在军饷不时被拖欠的乱世,够他好几年的俸禄。

  他几乎掏心窝子与王宝兴说了自己所知道的全部。

  “你带的族人多,按规矩肯定不能分到一处,到时候我给你打听打听,看能不能想些旁的法子。”

  他在两个月前押送灾民去章阳府,当地官府怕生乱子,将灾民们重新编好户籍,然后分发到不同村落里。

  当然,一家子肯定会在一处,不过那么多族人就说不准了。

  上回有个六七十号人的宗族,也是打北边逃难过来的,等到重新编户籍时,居然被分到了处。

  人们的宗族观念极盛,将他们打乱跟要人的命差不离,中间还闹过一场。

  但有些规模小的村子人数只有二十来人,寻常的也不过百十号人,只有富庶些的才会有几百上千的人口,把这群人分到一处,难免会让原先土生土长的村民担忧。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两边必定会产生冲突。

  所以,官府怕生乱子,果断将逃难而来的灾民们重新编户籍打乱之后再加以分配。

  六七十号人的规模尚且不可以,更别提人数有两倍之多的王家村车队了。

  等到分配地界的时候,肯定又是一把糊涂账。

  郑把总清楚中间的关窍,提前给王宝兴提个醒,好让他有个准备。

  “若能分到城里去就好了。”有人感叹。

  此时的城里人与后世可不同,城里人照样有地,平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的生活与村民们没有区别,顶多方便把粮食或者自家织的布拿去售卖罢了。

  城里大半都人需要从事耕种行动,只有官府的官吏、衙役以及商人、地主等才不用下地。

  而且城市周边的土地地价更高,买卖尚且不够,肯定没有多余的能分给灾民。

  木槿只盼望别被分到山旮旯去,最好离城里近些,这样的话,往后生活也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另外,因为有郑把总的照应,再没有原先那么多兵丁肆无忌惮来车队拿粮食。

  王宝兴也是个会做人的,有时候光靠当官的也不成,因为事情都是由下头人来做,把人得罪光肯定讨不到好处。

  他拿出五袋粮食给官兵们“这些时日辛苦官爷们的照应,这是我和族人们的孝敬,还望官爷笑纳。”

  他拿出的粮食足够让官兵们饱饱吃两顿。

  经常需要饿肚子的普通兵丁也对王宝兴充满好感,他们在接下来的路上倒没有遇见太多为难。

  随着时间的流逝,上万人的队伍逐渐向章阳府靠近。

  章阳府的人仿佛已经见怪不怪,与郑把总交接之后,就有官府的人过来登记造册。

  他们需要登记灾民的人数,从而加以分配。

  郑把总管王宝兴要来二十两银子。

  他偷偷塞给负责的小吏,不求将人全放到同个村子里,只要挨近些就成。

  他来过两趟,加之自己家就在章阳府,所以与小吏倒已经熟络起来。

  小吏得到好处,另外还有郑把总的面子情,爽快地将车队里一百多号人分到明州,至于到明州之后,就不归他管了。

  “明州那边能收两千人,便让他们一块跟着过去吧。”

  小吏轻飘飘几句话,定格了他们的未来。,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