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5章:并州风云(十三)_三国视频君:开局盘点十大猛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下还能够保住吗?”

  寇准的意见终于阻止了妥协派逃跑避敌的主张,为了消除王钦若对宋真宗的影响,寇准把他从宋真宗身边调到天雄军前线去防辽兵。

  寇准派探子到前线侦察情况,根据对敌情的分析,制定了一套抗敌方略,他指出:

  “目前敌人已至深州、祁州以东,我方大军在定州及威虏等地,东路别无驻军。

  应一面调天雄军步骑万人,驻守贝州,派孙全照指挥,遇敌掩杀;另一方面招募民兵,深入敌后,袭击敌人据点,兼以报告敌情。

  这样就可以振奋军威,安定人心,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并可与刑州和沼州的军事据点构成犄角之势,以便攻守。

  万一敌骑南下攻人贝州,即应增援定州,向东北进攻,牵制敌人后方,使敌兵不敢纵深作战。”

  同时寇准特别强调指出:为了鼓舞士气,争取更大的胜利,宋真宗必须渡过黄河,亲临前线。

  寇准一方面同妥协派斗争,一方面积极备战,他派人到河北把农民中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发展民兵队伍,并规定:

  河北民兵杀敌,所在官军应给以声援;民兵中有杀敌立功者,同样给予奖赏。

  寇准还派人携带钱物慰劳河北驻军,并出银30万两交给河北转运使,用来收购军粮,充实军资。

  十月,辽兵攻下祁州,向东南推进,经贝州,直扑澶州城下。

  这样一来,不仅河北大片领土陷入敌手,而且仅隔一河的都城汴京也暴露在辽国骑兵的威胁之下。

  事实摆在面前,只有坚决抗敌才是惟一的出路,怯弱的宋真宗在寇准的督促下终于决定亲征。

  但统治集团内部仍然有不少人对抗敌没有信心,甚至当时的宰相毕士安也以自己抱病在身,以及太白星白天出现对大臣不祥为借口,不愿随驾北征,并对寇准促使宋真宗亲征说三道四。

  在寇准的督促下,宋真宗让雍王留守京师,自己起驾北上,当车驾缓慢行至韦城时,辽军日益迫近的消息雪片似地从前方飞来。

  臣僚中又有人劝真宗到金陵躲避敌锋,于是真宗又动摇起来,寇准十分懂得把握军心民心和“取威决胜”的军事法则。

  他提醒真宗在大敌压境,四方危机的情况下,只可进尺、不可退寸。

  寇准明确指出,进则士气备增,退则万众瓦解,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也支持寇准的意见。

  宋真宗车驾终于北行到达澶州,北宋时,黄河还是从澶州流过的,将澶州城一分为二。

  辽军已抵北城附近,宋真宗不敢过河,只愿驻扎在南城,寇准力请渡河,真宗犹豫不决,寇准对高琼说:

  “太尉承蒙国家厚恩,今日打算有所报答吗?”

  高琼说:“我是军人,愿以死殉国。”

  于是寇准与高琼商议了一番,便一同去见宋真宗,寇准对宋真宗说:

  “陛下如果认为我刚才的话不足凭信,可以问问高琼。”

  没等真宗开口,高琼便说:“寇准的话不无道理,随军将士的父母妻子都在京师,他们不会愿意抛弃家中老小随您迁都而只身逃往江南的。”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