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八章 曹变蛟来投_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就依温卿所言,拟旨,命秦川东进与建奴决战。”

  “遵旨!”

  当日,一封圣旨就送出了京城,直奔大同镇。

  可没过几天,又一封捷报送进了紫禁城:东奴主力在宁武关受挫,具体战况不明,但东奴四路大军已于应州一带集结,并北上得胜堡,即将撤兵出关。

  三天后,大同镇再次传来消息:东奴主力已在奴酋皇太极的率领下由得胜堡出边墙,撤出大明国境,劫走的人口钱粮不计其数。

  同时送回紫禁城的,还有好几封密奏,说秦川明码标价卖东奴和鞑虏首级,数量达两万三千多级,还有东奴固山额真等俘虏。

  看完这些密奏,朱由检是又惊又怒,惊的是秦川那厮竟然斩获了两万多首级,这数量已是东奴此次入关总兵力的三成之多了。

  能斩获如此多首级,证明秦川的军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强。

  怒的是,那厮不把东奴首级押送京城,而是明码标价卖掉,密奏中甚至说已有不少官员守将正筹措钱粮,准备向姓秦的购买首级!

  惊怒之余,朱由检立马拟旨传檄宣大各地,但有购买首级充功者,从重论罪!

  与此同时,事后追责也开始了。

  温体仁、张凤翼等人急于找人背锅推卸责任,一番串联后,温党所有人轮流上疏,开始疯狂弹劾。

  宣大总督张宗衡,宣镇巡抚焦源清、总兵张全昌、监军王坤,大同巡抚胡沾恩、总兵曹文诏、监军刘文忠,山西巡抚戴君恩、总兵张应昌、监军刘中允等晋宣大三地的官将无一幸免,悉数在京师那帮朝臣的弹劾名单中。

  如今,这些人或正护送钱粮前往宁武关购买首级,或默默收拾家什,做好被罢官充军,甚至杀头的准备。

  有人心知肚明官位不保,有的还想挣扎一下。

  至于晋宣大三地的众多参将、游击、知州、知县等官将,则管不了那么多,纷纷派人运送钱粮前往宁武关购买首级。

  尤其是知州和知县等官员,买首级最为主动,反正朝廷问的是众位巡抚、总兵和参将游击的罪,他们是地方官,手上没兵权,只要守住了城池,就不会被问罪。

  首级买回来之后,他们可以编造自己指挥守军出城追击小股东奴,少量斩获的军功。

  这些军功虽然小,但在宣大一片溃败的情况下,却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宁武关热闹了起来。

  秦川依然坐镇宁武关,主持卖人头的大事。

  起初,凡是来买人头的,秦川都亲自接待,验收对方的钱粮,可后来,他发现这些人都是百来颗首级地买,甚至还有买几颗脑袋的,一宗大宗交易都没有,很快他便失去了耐心,把这些事丢给了手下。

  而且,秦川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建奴将领的首级,早就被一抢而空了,但将领俘虏,却一个也没卖出。

  就像卖鱼一样,冰库拉出来的死鱼被一抢而空,活蹦乱跳生猛海鲜却一个也卖不出……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

  秦川知道,这是因为那些官员怕俘虏对兵部招供之后,与他们的捷报对不上,所以没人敢买俘虏。

  他开始纠结一个问题:这些卖不出的俘虏,是统统砍掉脑袋再卖,还是收编一部分,另一部分送到北京城给朱由检游街?

  之所以卖不出,是因为活人会说话,把他们脑袋砍掉,他们就说不出话了,也必然会被一抢而空。

  而据李顶梁汇报,那些建奴俘虏当中,有一部分人愿意归降,其中就包括完颜叶臣。

  秦川不想要建奴降将,这是立场问题,在他看来,建奴就该被杀光,而且接纳过来后,这些降将也不太好管理,还有可能会影响到关帝军的团结。

  但接纳降将有一个好处:以后再打建奴的时候,对方投降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不接纳降将,而是把降将脑袋都砍掉的话,会有一个大坏处:日后再对敌建奴,对方势必会奋力反抗,甚至不死不休。

  因为对方知道秦川那厮不接纳降将,投降了也会被砍脑袋,不如奋力一搏,临死也要咬他一块肉。

  秦川一时间不知如何抉择,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没等他想出个所以然,就迎来了一条令他高兴不已的的消息:曹变蛟来宁武关了。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