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章 八千岁的消息(上)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粮,那本来就是有进项的,谁会傻到放着这么一个肥差不去当,反倒去动要送给京官的白粮?”

  “我告诉你罢,苏若霖看到的那批粮,就是专门发给咱们内官的,你想想,既定的四斗米里面,三斗半是稻子和烂米,那这三斗半的白粮,又是怎么消失的呢?”

  魏忠贤脱口即道,

  “那肯定是被经手的人转卖去宫外了呗,咳,宫中地位高的大太监,有权有势又有对食,根本不在乎这每月的四斗米,也不会为了这每月四斗米去得罪内府供用库的掌印。”

  “而像咱们这样的小阉呢,人微言轻,即使知道短了三斗半米,也碍于大珰或者本管太监而不敢指出其中猫腻,这经手的人赚的就是这么一个欺上瞒下的钱,那苏若霖告诉你这个干啥?想让我去跟皇爷说?可这没有证据,我说了皇爷也未必会相信啊。”

  魏忠贤这里倒不是对朱翊钧没信心,因为他并不了解朱翊钧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好人,他是本着封建时代特有的草民思想来考虑这个问题的。

  老魏在这方面特别庸俗,他觉得人费劲巴力地爬到高位然后欺负比自己地位低下的弱者是一件相当稀松平常的事,就像每天天一亮,太阳就要升到空中那么朴素而恒定。

  至于朱翊钧所崇尚的那些关乎平等尊重的现代人道理,魏忠贤是根本不可能相信的,因为他从小长大的地方就是这么一个“高位者往下看都是笑脸,低位者往上看都是屁股”的,充斥着社会达尔文主义哲学思想的环境。

  就比如说倒卖内官应得白粮这件事罢,倘或是朱翊钧处在魏忠贤这个位置上,他一定会勇敢地挺身而出,为内官的全体利益而抗争。

  而魏忠贤就不一样了,他会觉得人家张明在宫里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了,又是伺候贵妃,又是伺候皇帝的,好不容易升到掌印太监了,买卖白粮赚点外快那不是天经地义吗?

  而且这内官食米又不是外廷税收,税收是该用在百姓身上的,而白粮是皇爷赐给自家奴婢们的,倘或你看不惯内府供用库掌印倒卖食米,那你自己就先努力升到内府供用库掌印,不就可以改变这种不公平的规则了吗?

  倘或你升不到内府供用库掌印,那你不就是眼红人家有特权吗?张明再不好也是皇帝提拔的掌印,就算要罢黜他,也应该是皇爷做主,你一个小阉瞎操甚么心,难道还用得着你来教主子们做事?

  魏忠贤内心的深层逻辑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不得不说,九千岁虽然没文化,不懂甚么是阳明心学,也没听过甚么社会达尔文主义,可他却是真正地做到了“知行合一”,在卑下时伏低做小奉承巴结,在得势时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落败之后痛饮自尽毫无怨言。

  所以现代人朱翊钧是不会因此去责怪魏忠贤的,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