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二章 濠镜来信_大明王朝158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员士大夫。

  因此朱翊钧在这方面还真没甚么优越感,最起码要比他在面对太监时多了一份平和与谅解。

  他知道大明百姓现在对西洋文明的冷漠态度并非是源自愚钝或不开明,他们只是被生活剥削尽了所有了解外部世界的精力与好奇心。

  “朕记得王泮,去岁他才从广东副升为湖广右参政兼佥事。”

  朱翊钧淡笑道,

  “广东的官员似乎都很喜欢同传教士打交道,倘或不是广东本地较为开明,那便是那些传教士有本事了。”

  其实对于罗明坚和利玛窦的传教策略,朱翊钧心里还是有点数的。

  同晚清那些开设福利院和教会学校,专门致力于在“贫困的大清”拯救和感化普通民众的境外宗教组织不同,晚明的传教士都是走上层路线的。

  历史上的罗明坚之所以能顺利地久居中国,就是因为他十分重视同地方高层的往来。

  晚明吏治腐败,在官场上索贿受贿早已司空见惯,否则诸事无成。

  罗明坚投其所好,多方送礼,在广东当地广交名士,这才避免了被驱逐离境的结局。

  张诚笑道,

  “是啊,奴婢听说,万历十一年时,那些传教士还在广东建起了传教的寺庙,名为‘仙花寺’,这寺庙的匾额,也是王泮亲笔写就后赐给他们的。”

  朱翊钧笑了笑,道,

  “海纳百川,这王泮倒是个可用之人。”

  朱翊钧心里盘算的是能接受西方文明并在将来能出使欧洲的官员,张诚想的却是另一件事,他觑着朱翊钧赞赏的神情,小心翼翼地补充道,

  “那广东百姓去仙花寺中拜洋人的神……”

  朱翊钧笑着挥了下手,道,

  “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起便一向宗教自由,百姓爱拜哪个神就拜哪个神,广东百姓拜甚么神,为何要朕来批准?”

  张诚回道,

  “这也是厂卫对皇上的一片忠心。”

  朱翊钧道,

  “朕知道如今白莲教猖獗,可仙花寺是传教士历经百般曲折才自行搭建起来的寺庙,又有广东官员时时监督,说不定他们比朕还害怕白莲教从中生乱呢。”

  “厂卫就不必去管洋人的事了,厂卫本来就是为保护百姓而设立的,百姓喜闻乐见的,这厂卫还能有资格不同意?”

  张诚见朱翊钧对这些西洋传教士如此维护,哪里还敢说半个“不”字,只能一个劲儿地应“是”。

  “对了,一会儿你将这封信的原件还给范礼安后,再替朕问问,这英吉利国和佛郎机国究竟是怎样的两个国家,为甚么会在海上打起来了呢?”

  朱翊钧明知故问地忖度了两个问题,

  “上回潞王从广东回来就提了这么一句,说得也是不清不楚的,朕想知道得详细些,也只能去问范礼安了。”

  张诚道,

  “这欧罗巴远隔重洋,皇爷为何对它如此重视?”

  朱翊钧笑着抬起手,屈起两根手指,叩了叩桌上的那张《山海舆地全图》,

  “朕坐拥天下,却不知我大明之天下,是否乃天下人之天下,自古为君之人,何有不知天下之大者?”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