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一二四九 全线出击_第一氏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役,天元帝国的精锐损失太半,除了跑掉的两万人,近卫军就只剩下东面山海关战场的一个军。

  十五万反抗军为了快速战胜二十五万天元大军,一举奠定对天元帝国战争的绝对胜势,自身同样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溧水河谷战斗结束时,十三师一万五千多将士就剩了两千余人还在战场上奋战,师长冯牛儿没于阵中。如此惨烈的战果,是反抗军自组建以来第一次遇到。

  支援了部分战士帮助十三师作战的十四师,亦是元气大损,伤亡过半。

  赵宁发布命令:十三师、十四师进入休整期,努力救治伤员降低死亡率。

  除了十三师、十四师,其它部队伤亡不大,都在合理范围内,其中第八师、第九师因为是最后加入战场,损失最小。

  赵宁没有让他们闲着,在其它部队打扫战场的时候,令第八师、第九师连夜西进,配合第七师、十一师分割聚歼彼处两个军的戍卫军。

  溧水河谷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萧燕曾令戍卫军向东增援。

  她的命令颇为详细:其一,入夜之后,戍卫军留下两个师断后,阻止十一师;

  其二,以一个师的兵力率先向东直线行动,吸引第七师注意力,另外三个师则趁机稍微向北迂回,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抵达溧水河谷。倘若路上遇到阻击,则留下部分兵力断后,大队人马继续赶路。

  萧燕的安排不可谓不合理,但戍卫军最终却没能以一个军的兵力及时赶到溧水河谷。

  原因很简单:

  第七师在赵宁的安排下半路设伏时,并不是全师一起行动,而是以旅、团为单位,在东、西战场之间广撒网,层层阻击,全面拖住了戍卫军不说,还给予了他们有力打击。

  看似简单的胜利,是赵宁与萧燕战术博弈的结果。

  对戍卫军的安排,萧燕其实有很多选择。首先,她可以集中十万戍卫军猛攻十一师,力求歼灭他们;其次,她可以让戍卫军留下断后部队后撤离战场,不往东面增援而是北撤,保留有生力量。

  再次,萧燕可以集中戍卫军主力,让他们抱团向东增援,强势冲破路上遇到的所有阻击。

  可能有很多,赵宁的安排却只能有一个,选错了就不能达到战术目的,甚至是遭受不小损失。

  赵宁能选对,是因为他抓住了萧燕的根本诉求,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了问题,进而准确判断了她的布置。

  首先,萧燕就算集中十万戍卫军进攻十一师,在她看来也不能取得成功,因为第七师一旦赶到战场,就能配合十一师内外夹击;

  其次,萧燕在溧水河谷战事不利的时候,选择了放手一搏孤注一掷去争取胜利,那就不可能让戍卫军北撤;

  最后,萧燕要防备第七师在半路截击向东增援的戍卫军。如果不想早就被溜成狗士气不稳将士疲惫,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