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一章:助之_六朝汉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打的梁国摇摇欲坠。

  世人皆称吴王刘濞是乱臣贼子,又有几人知晓他的能力?

  不仅聚集天下财富,还收纳吴国三郡城的民心。

  仅二十四年,刘濞免税送钱的民心仍在。

  民怨沸腾下一步就是民变。

  经历过那场惨烈战争的韩安国,应该不想体验第二次了吧?

  “贵人,我应以何名拜见丞相?”张平安紧张握着鸠杖,迷茫抬头,“以此物可否见之?”

  “此物可见董子,却见不了丞相。出世之后,汝多半会被送到宗正卿那里。宗正卿虽为九卿之首,但其权力,不如实权郡守。”

  司匡低着头,思索片刻,

  “汝曾祖父在平定诸吕之后,方才真正卸甲归田的吧?”

  “然。”

  “汝祖大义,鄙人佩服,愿作军旅诗一首,助汝见到丞相。”

  “诗?贵人是儒生?”张平安惊愕的抬头。

  “非儒,无门无派。”

  武关守将徐偃好奇的打量司匡,在脑海中搜索消息。

  当年师尊申公所传,重点为《诗》。

  如今陪着长安第一纨绔子的人竟然要当着他的面吟诗……

  这是打算效仿张平安的拜师公羊,啪啪打脸吗?

  相比这二人,霍去病拍着小手,精神亢奋。

  因为父亲的缘故,他从小就未体验到父爱,这些年来,都是在未央宫各种各样的地方奔跑,在长安各处得意扬扬的耍威风。

  虽行为纨绔,但是在天禄阁却格外安静。

  那里不仅可以阅读兵法,还可以阅读很多不错的文章。

  司匡撰写的《大学之道》、《陈情表》等亦皆收藏于此。

  在姨夫刘彻的推荐下,他老早就看完了。

  他虽然年幼,但文章好坏读一遍,就能分辨。

  再加上经常听到天禄阁里面的儒生、官吏恨不能一见的感慨,对司匡文学上的印象,不亚于舅舅在军事上的印象。

  如今司匡竟然做一首军旅诗,说不兴奋,那是不可能的!

  霍去病激动的小脸通红。

  拍拍手,高呼,“兄长诵之!”

  又扭头,对身旁的红甲近卫道:“路博德,汝为吾记录!”

  “诺!”

  ……

  司匡深吸一口气。

  站直了,转身面向豫章之地,拱手作揖,隔千里虚空,对张平安曾祖父施礼。

  随后,才直起身子,用丹田之音,把准备交给张平安的大杀器拿出来。

  轻轻咳嗽,高声道:

  “开国老兵之事迹,吾甚感动。其一生之经历何尝不是我大汉千千万万士兵之缩影?匡不才,为诸公吟诵一首!”

  “十五从军征,五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为了保证诗符合张平安曾祖父的一生,司匡在“抄”的时候,特意将“八”改成了“五”,用来呼应现实。

  这首诗来自汉魏的混乱时期,而距离乐府诗这种形式出现,还有二十多年,不怕撞车!

  在霍去病、徐偃等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中,他慢悠悠地把下半段吟诵出来。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