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五章 赐爵授勋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华商会、海商商会,还有江南商会的建立,以及朝廷对三大商会的承认,极大地刺激了包括长江商帮在内的商贾组织。

  得赐民爵,自然是社会地位的提高,从卑鄙的商人一跃而成为见官不拜的读书人待遇;直接上书,皇帝都能看到进言和建议。

  商会又有钦派官员坐镇,遇到官府的勒索盘剥,自有他们出头作主。商税是提高了,可要成为三大商会那样的组织,还有几个胆大无耻的官员敢要打点?

  商人很精明,算盘打得周细,利益权衡分析得透彻。

  但要得到朝廷的认可,得到象三大商会那样的待遇,你得找到门路啊!官员推荐,正打击官商勾结呢,谁敢为他们说话引荐?

  幸好有商贾与唐默有点交情,登门拜望,好话说尽,诸般保证,自然也有些商业上的好处,才让唐默答应在上书时提上两句,看万岁是什么意思。

  唐默是个有见识的,又得到过夏中时的指点,对万岁的心思能猜出一二,也知道万岁对于成立商会是什么态度。

  所以,在上书时提到长江商帮,他是比较有信心的。至少,他知道万岁不会因此而不悦。

  朱由校确实是有意鼓励商会的建立,释放出的信号并不明显,但被人揣摩到,也不算意外。

  利用商会把商人集中起来,交纳诚信保证金,自我监督,自律经营,这比官府来检查,要高效。

  至少,在目前的大明,朱由校是不太相信官府的效率和能力的。况且,这还省了增设官员的花费。

  而朝廷直接对商会的奖惩,则使得商会内部会对成员有比较高的要求。会长起码要德财兼备,比较有影响力,才有可能得授民爵。

  商会建立起来,如果吸收那些不法商人,岂不是给自己找麻烦?

  久而久之,商人可能会变成朱由校所希望的那样。或是义商,或是爱国商人,或是遵纪守法,不法商贾的生存空间则可能会被挤占消除。

  这虽然也只是在设想之中,但朱由校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三大商会的成立和运转,则显示出了好的迹象,并给了他很大的信心。

  长江商会是肯定要接受并承认的,这正好弥补了朱由校要逐步建立的一纵一横的水路运输网络。

  没有飞机、铁路、高速公路,在古代,水路就是最方便快捷、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

  兴海运,能使沿海城市发展起来,能与外国通商贸;内河航运,则将促进内地的经济发展,使人财物的流动速度大大加快。

  长江作为黄金航道,干流流经川、滇、湘、鄂、赣、徽等省,注入东海;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更是延伸至贵、甘、陕、豫、桂、浙等省。

  也不用说什么高大上的长江经济带,就是在小冰河期,通过长江向甘陕豫等重灾区运送粮食,就是一件救民无数的伟业。

  何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