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三章 怒罢首辅_御极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承宗的一声气愤的怒吼,竟把方从哲和韩爌堵的一句话都没有,两人愣愣的无言以对。

  “哼!”方从哲气的哼了一声,此刻他不想见孙承宗,转身离开内阁,一边走一边气哼哼的说:“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不管了!”

  看着怒气冲冲离开的首辅方从哲,韩爌也极为不高兴的对孙承宗说:“孙阁老,咱们同朝为官,何必呢?说翻脸就翻脸!你是阁臣,也要为朝廷的官员们着想,别忘了,你也有致士的时候!”说完也拂袖离去。

  此时内阁只留下孤单影只的孙承宗,他一脸茫然,不知如何是好,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和皇帝的关系十分密切,几乎应与大臣们成了对立面了。

  这是受两头气呀,以防是皇帝的圣旨不能违背,另一方是大臣们的极力反对,这样下去君臣之间的关系肯定紧张,说不定会出现嘉靖年间的“大礼仪之争”的状态。

  孙承宗叹了口气,心道:皇上你血气方刚,正是锐意进取的时候,初登大宝不知历程之艰难,希望皇上能顶住这次的政治风波,千万不要向嘉靖爷和万历爷,被大臣们弄的心灰意冷数十年不上朝,否则大明中兴遥遥无期了。

  不久,方从哲将皇帝圣旨“封驳”,不予执行,指使六部十三廊科给事中上奏,反对新法。

  一场群臣与皇权的针锋相对悄然展开了。

  明朝后期,官僚权力开始膨胀,内阁实际权力已超过以往任何的相权,皇帝虽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但国家行政权力几乎转移到了官僚体系中,让皇帝也感到自己不是万能的了,只能退居幕后做最终决策者。嘉靖的“大礼仪”、万历的“国本之争”,都是皇权与官僚集团的权力争夺。虽然皇帝可以把不听话的大臣们杀掉,但是明朝的官员似乎都不怕死,杀了一批又上来一批,最后连皇帝都杀怕了,不得不妥协。

  看到内阁将圣旨“封驳”和六部十三廊科给事中的奏章,朱由校极其愤慨,大怒的将这些奏章统统扔到了地上,怒喊起来:“迂腐之极!朝中大臣怎能有这群无知之人!拿下!将这上奏之人统统拿下!”

  程化祥还在下面一一捡起这些被皇帝扔在地上的奏章,忽听皇帝的怒吼,小心翼翼的劝道:“万岁爷,这些都是言官,拿不得。”

  “怎么拿不得!着北镇抚司将其下诏狱!”

  “万岁爷,我大明祖制,言官上奏不可犯其罪,否则会有损您明君的声誉。当年嘉靖爷杀了几个言官留下诟病,后人对被杀的言官是津津乐道,视为忠臣,万历爷接受这个教训,不敢对言官怎样,也只是避而远之,陛下要三思啊。”

  朱由校恼怒未平,听了程化祥的话犹豫了起来,伏案稍息片刻后,原本绷紧的脸色宽松些,低沉道:“把这些奏折都烧了吧,就当没发生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