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七章 谨慎为上_御极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军停止了行进,朱由校命人将各路兵马主将都宣诏到了他的身边议事。

  他从御车上站了起来,远眺眼前的崎岖山路,怪异的问左右,“这是什么地方?怎么如此崎岖?”

  李如柏在辽东几十年,自然对这里较为熟悉,抢先回答道:“当地人称此地名为‘十里丘’,别名‘驼峰’,方圆几十里都是山地,其中最大的山峰名‘大驼峰’,在前二十里便是,与之相对的是‘小驼峰’,两峰之间是一条平坦道路,可容大军行进,出了大小驼峰就是一马平川。这里虽然山多,但林草茂密,当地的百姓多上山砍柴烧炭为生。”

  “哦,”朱由校明白的点点头,回头顾看了前后一眼望不到边的队伍,又问李如柏,“此地道路难行,可另有出路?”

  “陛下明鉴,”他指着两侧说道:“向左需绕行八十里,向右绕行七十里,但两侧均是密林沟壑交错,也不易行军。”

  “呃,”朱由校皱起眉头,略带责备的口吻说道:“为何不早说?”

  李如柏凸现惧意的回道:“陛下明察,此地正是用兵之地,正是道路难行才易于出其不意,当年凉国公蓝玉率兵征辽,走的就是这条道,元朝辽将纳哈出见明军忽如天兵般的兵临沈阳城下,仓皇中不得不请降。”

  朱由校“哦”了一声,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十里丘”虽然地形不太好,但也起到了隐蔽行军的作用,给努尔哈赤一个措手不及。

  正当他对李如柏的说法给予肯定的时候,袁崇焕的一番话却引起他的警惕。

  “陛下,”袁崇焕拱手禀道:“此地既是兵家之地,努尔哈赤岂能忽略?当年凉国公经此地得辽,努尔哈赤就不会做纳哈出第二。此地既然险要,说不定努尔哈赤在此设伏等待我军呢!这是努尔哈赤唯一的机会,臣想以他之能,绝不会放过这么好机会。”

  “嗯,卿所言在理,”朱由校点头赞同他所虑,说道:“此地多丘,林密茂盛,道路又崎岖,若埋有伏兵,我军虽有枪炮之利也难以施展,为确保万一,大军分开行进,步兵在前,骑兵在中,枪炮、辎重部队断后,另外,火枪兵全部上刺刀,祖大寿率一部兵马殿后,保护枪炮部队和辎重。不管这里有没有埋伏,朕绝不做庞统第二!”

  朱由校迟疑了起来,陷入了沉思,他在想,此地若有伏兵,金人的目标不仅仅是明军最精锐的枪炮部队,还——他,整个大明帝国的核心人物!

  和明军的枪炮部队相比,他更被努尔哈赤痛恨,所以,用他作为诱饵最合适不过,有埋伏正好打他个将计就计,没有更好,说明努尔哈赤没想过他们会穿越此地,直接兵临沈阳城下。

  想到这里,他扫视身边的人,忽的将眼睛落在了祖大寿身边为他挑着将旗的小兵身上。这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