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3章 西南煤海_富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方普遍不看好,招商引资工作遇到了极大困难。

  筑城市政府当即拍板决定给杨东升一个极大的优惠,而且新城区的地随便杨东升选。

  杨东升沿着湖,把整个湖区的一大半都包了进去。

  离开筑城,杨东升的下一站是黔省西部工业重镇乌蒙山市。

  乌蒙山是整个黔省资源最丰富的市,仅煤炭储量就高达上千亿吨,其中超过一半是无烟煤,剩下的煤炭中,炼焦煤储量也有100多亿吨,号称“西南煤海”。

  全国上下煤炭储量能达到千亿吨的城市不少,但像乌蒙山这样绝大多部分都是无烟煤、炼焦煤的,几乎是独此一份。

  依托本地丰富的炼焦煤资源,乌蒙山建有黔省最大的钢铁厂。

  在这一次合作中,乌蒙山钢铁厂共拿到两座高炉,除了整套的高炉、炼焦设备,还有一条中厚板生产线,一条高速棒材生产线,两条高速线材生产线。

  另外还有两座可以使用炉渣的旋转式隧道窑,及全套制砖设备。

  黔省经济落后,自身用不了这么多煤,基础设施又比较落后,煤炭很难往外运。

  煤多又运不出去,让黔省的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价格非常低,即便是炼焦煤,每吨的出让价格也不到一毛钱。

  他们单是通过设备,就换取到了两百亿吨的无烟煤和炼焦煤资源。

  再加上在黔省的计划中,乌蒙山的煤层气不但要供应粤省,还会供应黔省省会筑城在内的大部分地区,他们用煤炭资源换取开发煤层气。

  杨槐又花钱大手笔买进了不少资源,单是煤炭一项,他们就已经拿到了三百多亿吨的无烟煤资源,以及几十亿吨的炼焦煤资源。

  煤炭之外,乌蒙山市还有铜矿、铅锌矿、镍矿等矿产。

  在资源之外,东升重工还与乌蒙山煤矿机械厂达成了合作协议。

  黔省的交通实在太差,所有的机械设备如果都要从东升重工运过来,出了问题再运回去修的话,成本太高,也太耽误生产。

  说起来乌蒙山煤矿机械厂跟杨东升还有些渊源,这家机械厂成立于1965年,成立之初的工人基本上都是从瓜州矿山机械厂来的,是当初国家大三线工程的重要项目。

  乌蒙山市最大的问题是铁矿比较贫乏。

  按照当初国家的规划,黔省西南部的乌蒙山市炼焦煤储量丰富,铁矿石贫乏;川省东南部的木棉花市铁矿储量丰富,炼焦煤贫乏。

  于是在两市分别建设钢铁厂,利用铁路从乌蒙山市向木棉花市运炼焦煤,返程的时候运回铁矿石,形成两地间“钟摆式”煤铁对流。

  这个“钟摆式”煤铁对流方案,是当时国家大三线建设非常成功的案例,为当时整个西南地区提供了急缺的钢铁。

  但是在2000年后,市场经济环境下就不那么成功了。

  乌蒙山市与木棉花市说是临近,但是两市之间的直线距离也有300公里上下,黔省西南部、川省东南部都是多山的地区,铁路的实际行驶距离将近600公里,中间还要频繁上山、下山,跟东部那些新建成的钢铁企业比起来,物流成本太高了。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