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92章 君主立宪的趋向_大唐龙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在修剪树枝,长孙皇太后便去找刘淑雯,李世民则坐到了一边的花坛子上,看着冷锋工作。

  “堂堂逍遥王,居然干起了花匠的活儿。”

  “彼此彼此,你堂堂的太上皇,不也带着皇太后去挖野菜了?”

  把身子靠在架子上,李世民叹了一口气:“朕在位的时候,从没想过晚年能这样过。虽然身体一天天的在变差,但是离开宫墙,亲眼看着长安在变得繁华,看着百姓安居乐业,看着盛世在承乾的手里持续甚至有所上升,的确比守着那个皇位等到死要有意思的多。说说,你真的准备就这么归隐了?你今年刚五十出头,骑马都不见流多少汗,就这么归隐实在可惜啊。承乾是你的徒弟,可是你难道就这样冷眼旁观,一点建议都不给他出?”

  知道李世民在说什么,冷锋无奈道:“承乾在分权,说实话,虽然他分权的方向错了,但是没有什么大毛病。自秦始皇起,中央集权确实是有效的手段,可那也是过去式了。现在的大唐疆域之广阔,前无古人,后估计也没有来者。岭南的奏章,用最快的速度也要接近二十天才能送到长安。分权是必须的,但是做到什么程度不会产生恶劣的影响,没人说的清,我也不行。”

  有些话能说,有些话却不能说。现在导致中央放权的,是大唐过度广袤的国土。当初秦始皇一天要阅读三百斤的竹简,而现在中书省一天焚毁的奏章就几乎达到了两千斤。

  放权是势在必行的,李承乾的安排,有种朝君主立宪制发展的意思。其实他就应该给予地方一些自治的权力,而不是特意在中央设立首相一样的存在。

  不管制度如何,但是只要权力下发到所有平民手里,那么国家就能彻底的安稳下来,任何大方大浪都不能造成影响。

  这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了,大唐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湍流,虽不至于翻船,弄的不好却会丢失一些货物。

  李世民悠然道:“变成什么样,朕才不管,反正皇位现在是承乾的。既然你说没有大错,那咱们就看看承乾会做到什么程度吧。”

  见李世民起身去吃饭了,冷锋也放下剪子,跟着往餐厅走。

  兵部尚书,现在已经脱离了尚书的程度,权力跟宰相相差不多了。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权力同样得到了提升。

  冷竞是兵部尚书,长孙无忌是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却换成了褚遂良,而自从颜相时告老后,就没有了宰相这个职位。

  褚遂良成了吏部尚书,就说明吏部尚书这个位置,虽然是三个最大权力之一,却不是固定不动的人选,属于随时会替换的一个。。

  虽然以前跟长孙无忌达成过利益联盟,但是成了吏部尚书后,褚遂良却不敢跟长孙无忌联合了。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三个大权,彼此就应该是完全独立的,兵部和户部对立,吏部居中。可要是吏部明显要帮着哪一方,迎来的将会是干脆的撤换。

  如今权贵里面彼此对立实力还不分伯仲的,大概就是冷家和长孙家了。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