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3章 你们开会吧,我们打牌(求月票)_大唐龙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瞒不过老而成精的房玄龄,也瞒不过老狐狸长孙无忌,俩人眸光微动,开始暗自思考武将们这番举措的含义。

  此时朝堂上正在讨论李世民提出的“扩张科举制度”的政策。

  其实科举制度在汉朝时就有了雏形,在隋文帝大业元年始创,只是规模实在是不能和举荐比。

  李世民打算削弱五姓七望对朝堂的影响,就必须要扩张科举制度。从目前来说,科举制度是有利于大唐的。

  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与否,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能混个县令、主簿一类小官,却不能达到刺史的等级,更不要说到中央担任高官了。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科举考试在民间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应试者对时事的看法,借这个选拔有真正见识的人才。

  这样一来,就能让寒门士子有一展抱负的机会,减少朝堂里“关系户”带来的不良影响。

  可是,科举制度同样也有弊端,就是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度随着时间的推进,政治化的科举制度就会产生,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会造成师门关系的盛行。

  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货有无数的“门徒”,靠着泄露考题、收受贿络,聚敛家财无数。

  和五姓七望现在干的事情如出一辙。

  家族、师门,这两个词一个代表了一个人对祖宗的尊敬,一个代表了对授业恩师的尊敬。

  这虽然是很美好的两个词语,可是在诱人的钱财、权势面前,就很容易变味。

  面对这种腐-败情况,或许只有“民选官”的制度才可以大幅度避免。

  当然了,从目前来看,科举还是有推行的必要的,因为冷锋如果说出让百姓选县令的话,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李世民,天赋皇权,谁当官,当什么官可是他说了算。

  在房玄龄等新贵族的赞同声、五姓七望族人的反对声、两方势力的争吵声里,冷锋忍不住来了觉。

  没办法,那群人虽然在争吵,可是说话都要引经据典,一段一段的,听起来就像在唱大戏。

  李孝恭见冷锋眼睛都要睁不开了,就戳了戳冷锋,把他戳醒了,然后又戳了戳一直都是神采奕奕的李靖,从怀里掏出一副纸牌。

  李靖撇了撇嘴,李孝恭这个人,严肃时是一个样子,发昏时又是一个样子,跟他共同担当主帅攻打高昌,这一路相处下来,他都感觉自己也变得幼稚了。

  三个人挪了挪坐垫,又挪了挪坐垫,再挪挪坐垫,隐没在大殿柱子后。

  “说好了啊,一把一结,不许赖账!”李靖从官服里掏出钱袋,抖出了十几块碎银子。

  冷锋掏了掏怀里,只掏出来几小块金子,不过金子也能用来当赌资,还是一抵十。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