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3章 五个字卖六万两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应当是除了藏书馆外,良乡最好的建筑了。

  大明的书院分为两种。

  一种为专门为科举而设立的书院,这种书院多讲八股文相关的内容。

  第二种为传授知识的书院,像王守仁如果开个书院讲学,就属于这一种。

  传世理学院与八股文无关,属于后者。

  明朝兴起的很多书院,都属于后者。

  著名的东林书院,就是讲学型书院,因杨时讲学所建。

  云南的苍麓书院,也是属于后者,传闻杨慎便是游历于此,作出了临江仙。

  “明伦堂不能用,理学院不是讲八股的地方,用明伦堂不合适,改叫大教舍吧。”

  严成锦不想在理学院里,还留着八股文的影子。

  王越微微点头:“贤侄啊,不如藏书馆也改叫传世藏书馆吧?好事成双嘛!”

  藏书馆流传到后世,也是故宫级文物。

  光是这一点,王越就得补交十万两起名费。

  “藏书馆的名字本官也想好了,就叫青山藏书馆。”严成锦说道。

  青山藏书馆,传世理学院。

  正好把两个大号的名字都用上,打造大明文坛专属品牌。

  藏书馆和理学院,会让青山君和传世先生的名声大躁,登上大明真正的泰斗。

  王越不乐意了,他花了六万两银子,程敏政一分银子没花。

  “贤侄打算卖他多少银子?低于六万两就亏了。”

  严成锦想了想道:“本官会找他要的。”

  程敏政是徽商中的大户,拿出几万两银子,不会太肉痛。

  张贤很快统计出来胥吏和流民子弟的名单。

  “大人,在良乡听理科的,足有两千六百三十二人。”

  这是为了方便印书。

  交五文钱银子,就能买上一套理科的新书,不足由良乡衙门补齐。

  收王越的六万两银子,至少有一半会进入衙门的府库。

  “让王不岁印制,过几日便开学了吧,这讲学的师傅定了吗?”严成锦问道。

  宋景道:“学生会与良乡的几位工程师,一同讲学。”

  传世理学院的牌匾,很快就挂上去了。

  良乡的书生们羡慕不已,可惜,这是一座讲理科的学院。

  虽然也讲四书五经,却不是为了应考而授课。

  谢玉受命在理学院讲算数学,颤巍巍翻开邀函,高兴感叹:“想不到啊,有一日我会成为学院的先生。”

  良乡衙门每月给他发五两银子。

  在工程师中,算是比较高的了,一般的工程师只有三两银子。

  且还是经过许多次考试,才能成为工程师。

  理科考试之初,还有许多人不信。

  看见连草棚中的流民王弘,也当上了工程师。

  每月领着三两银子,眼馋得不行,纷纷送子弟到理学院。

  王弘是工坊的匠人,识一些字,也会算数。

  考了三次,才考上了工程师。

  在良乡草棚中,极有名气。

  ……

  东宫,

  严成锦想起了被揍的朱厚照,带了一百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