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0章 父子论国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东阳脸上微微一抽,吁叹:“你猜错了,此人胆子极小,遇事便推诿。”

  “天底下……还有这样的人?”杨一清满脸不信。

  李东阳点头道:“有啊,就是老夫的学生,你若上朝,便能碰见他。”

  去年年末,弘治皇帝下旨,让南京太常寺寺卿杨一清,去督管陕西马政。

  强者法则在太仆寺推行后,许多不孕的母马,都怀孕了。

  牧马草场,增长至一十五万三千七百七十余顷。

  年关近了,他从陕西赶回来,向弘治皇帝报喜。

  “如今战马充足,连茶马易市都不要了,还开海禁做什么?此人是谁?

  今夜,愚弟便修一封弹劾疏奏,送进宫里。”杨一清不忿道。

  李东阳摇摇头,道:“此子弹劾疏奏写得极为厉害,杨兄还是不要弹了,免得伤身。”

  杨一清脸色凝滞一下,此子是李兄的学生,包庇之下,才不好开口。

  想清楚之后,他便不再问了。

  喝了两杯酒,回到府上。

  杨一清在京城有些好友,不难打听,最近谏言开丝绸之路的人。

  只是,这小子只是区区都察院的小御史。

  竟敢谏言开海?

  杨一清轻哼一声,离开京城太久,连李东阳也忘了,他写弹劾疏奏有多厉害了吧?

  不过,他写弹劾疏奏一向谨慎。

  落笔之前,必定先收集资料,再翻开大明律,对号入座。

  当他从各种渠道,查到严成锦的资料时,有些吃惊。

  这个叫严成锦的小子,官龄不过两年,就从翰苑升到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仅仅比他低了一品。

  最重要的是,此人弹劾了许多大臣,无一败绩。

  遂起了好胜之心,决定替天行道,弹劾此人。

  他酝酿了许久,终于在纸上写下了第一个字。

  …………

  东暖阁外,

  大臣们一大早就来抢座,争取跪在前面,这样陛下才能看见他们的脸。

  中书官写进书里,也能落个好名声。

  邹俊穿得很厚,跪在棉裤上,多久也不会累。

  翰苑三谏等人也来了,十几人就跪在暖阁外。

  “是不是来早了?陛下还没来呢。”

  “这样才能显露我等的决心!”

  “刘兄说得是,决不可开西北的丝路!”

  几人交头接耳,趁弘治皇帝没来之前,先统一口径。

  乾清宫,

  听闻十几个文官跪在暖阁前,弘治皇帝有些不悦:“朕还没决断,他们跪什么?”

  “奴婢也不知道,只听他们说……赶早不赶晚。”萧敬说道。

  弘治皇帝毫不在意:“通知百官,今日早朝改在奉天殿,朕看他们要跪到什么时候。”

  这是以祖制要挟天子。

  萧敬忙亲自去宣旨。

  片刻之后,

  大臣们鱼贯进奉天殿,冷得浑身微微颤抖,殿里没有烧地龙。

  弘治皇帝正坐在大殿上,道:“哪位卿家有事要奏?”

  大殿中,大臣的人数少了许多。

  想必去跪东暖阁了,严成锦看弘治皇帝似乎心情不佳。

  那些大臣怕要倒霉。

  李东阳见无人说话,便站出来一步:“陛下,杨一清回来了。”

  弘治皇帝眸中放光,颔首点头道:“宣他进来吧。”

  倏地,小太监跑出去请。

  杨一清跨着大步,走进大殿中:“陛下,臣幸不辱命,苑马寺的战马,已经增至七千余匹!”

  苑马寺的马,当初报上来只有四千余匹,才一年的光景。

  就多了三千余匹!

  如此下去,今年妥妥的就要破一万啊。

  弘治皇帝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喜色,道:“好好好!派卿家去督管马政,果真是明智之举。”

  “陛下,如今战马已日渐增多,再也无需用茶叶去换取战马。”杨一清道:“开西北的丝路,大量的番商和马贼涌进来,恐怕草场难以维持。”

  提及丝路,大臣们的眼睛又亮起来。

  还不等弘治皇帝说话,杨一清递上一封疏奏,道:“臣要弹劾,都察院御史严成锦!”

  大殿中一片哗然。

  严成锦也微微惊讶,杨一清与李东阳、刘大夏三人并称楚地三杰。

  最重要的是,此人写弹劾疏奏,十分厉害。

  历史上,弹死刘瑾的那封疏奏,就是他写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