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4章 夺人先机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下到宫女,皆夸赞不止。

  严成锦倒是能理解,手心手背都是肉。

  周太后待兴王的感情,应当同弘治皇帝一样。

  弘治皇帝显得极为难,又隐隐对兴王有些怒意,竟将疏奏传到仁寿宫来。

  “严卿家,朕听你说,理科有治汉江之法,你与太后说说。”

  严成锦点点头:“禀太后,臣命谢丕开凿汉江的水路,十二条,此十二条水路竣工后,安陆州的水患,或许可解。”

  谢迁有些担忧,万一治不好,太后岂不找儿子问罪。

  “臣觉得,还是等竣工后,再下定论不迟。”

  太后长出一口气:“水患屡治不绝,你还不如,给兴王换一处封国呢。”

  弘治皇帝接不上话。

  这如何接,他看向严成锦,此子向来有主意。

  严成锦正在替弘治皇帝想办法。

  正在这时,仁寿宫掌事太监赵佶走进来:“萧公公有要事求见。”

  萧敬在殿门外,手里拿着谢丕的疏奏,在宫中呆久了,深知陛下在太后面前,必然为难。

  有谢丕这封疏奏,兴王再多委屈,也百口难辩。

  看太监出来宣,萧敬忙走进殿中,“陛下,谢丕传回的急奏。”

  谢迁猛然抬头,虽不知疏奏是何内容,可此时听到儿子的名字,便知足了,活着便好。

  弘治皇帝打开看了眼,脸色不自觉黑下来,“兴王罔顾百姓性命,实在令朕心寒,如此心胸,朕还如何将大明的疆土交给他。”

  严成锦有点懵了。

  兴王杀人放火了?不过,看来谢丕没被朱佑杬推下汉江啊。

  见皇帝如此震怒,太后诧异:“佑杬在安陆州犯了罪?”

  弘治皇帝将急奏递给萧敬:“念给太后听,让谢卿家和严卿家也听听。”

  萧敬点头应是,扯着嗓子念起来。

  …………弹尽粮绝,兴王府府仓充盈,臣三番请乞兴王开仓不允,不得已上疏…严成锦听到这儿,便知道兴王的脾性了。

  实在太着急了些。

  弘治皇帝心中大喜,谢丕来这封疏奏,解他燃眉之急:“兴王为换封地,无所不用,令朕失望至极。

  纵然朕不想管他,却不能不管安陆州的百姓。

  王琼已押粮南下,谢丕建起水渠,安陆州水患可解,严卿家你说呢?”

  严成锦微微躬身:“臣是说或许……”

  只能解大部分,遇到超大杯,再多水渠也没办法。

  周太后叹息道:“由陛下处置吧,若再有兴王的疏奏,命人送去奉天殿,哀家不看了。”

  她难免会偏心,交由弘治皇帝来处置。

  才是最正确的决断。

  谢丕和严成锦微微躬身,道:“太后圣明!”

  退出仁寿宫后,

  谢迁嘴里念叨着:“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大人紧张什么?”

  谢迁不想同严成锦说话,原本只是陛下,如今连太后也关注我儿治水了啊。

  治得好不必多说,治不好周太后和陛下都会怪罪。

  “你给本官一个准信,何时能竣工?”

  “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下官也说不准。”

  严成锦回到值房时,也快到下值的时间了。

  翻了翻焦芳的宗卷,命人去喊王越一同下值。

  今日在经筵上,无意间与焦芳挑起冲突,还是小心为好。

  王越精神矍铄,笑问:“这次又是谁想杀贤侄啊?”

  他身上背了两个箭囊,腰间两把青钢剑,武装数量,是平日的两倍。

  严成锦道:“顺路回府罢了,王大人先不要多心。”

  看来这轿子,也要升级一下了。

  此时,严府门外。

  焦芳打量着严府,连牌匾也没有,这也太寒碜了吧?“严成锦住这座院落?”

  “小的打听好几回了,没打听到严成锦,不过,这是安定侯的府邸不假。”管家忙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