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4章 天雷轰顶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大人,绳子是被割断的。”

  严成锦早有预料,并不觉得奇怪。

  弘治皇帝面色难看,轻哼一声,如此拙劣的做法,实在有损品行。

  “若雷打到风筝上,就说明避雷针能引来雷电,那就是臣赢了。”

  朱厚照变得无比认真:“老高,这不是叫避雷针吗?”

  “针吸引了雷电,屋舍才能避雷,所以叫避雷针,请殿下不要纠结。”

  弘治皇帝面色狠狠一抽,难怪此子要签个契书。

  刘健急了:“你怎么不早说!”

  “下官怕说出来,就无人敢试了。

  此事总需有人验证,刘公不必担忧,下官的猜想,也未必正确。”严成锦不敢保证,一定会劈死人。

  听说,也有雷劈过后,不死的人。

  户部韩文和刑部熊繍慌了:“陛下,要不要召他们回来?”

  召回来,结果就无法佐证了。

  弘治皇帝有点犹豫,毕竟也有可能不会死。

  天空电闪雷鸣,忽然东边亮起,忽然西边亮起。

  徐红律不信邪,不断放手中的线,风筝越飞越高。

  轰隆一声!

  银色的雷光打在风筝上,顺流而下,徐红律官衣起火,从蓑衣里冒出来,躺在地上。

  “陛下焦了……”

  “快传御医!”

  “还传什么御医,人都焦了。”

  奉天殿门前,百官慌张大乱,像架在火堆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太快了!

  雷声随后而至,耳朵嗡嗡作响。

  风筝还缠在徐红律手上,又有天雷劈下。

  李锭一见到这幕,吓得连滚带爬跑回奉天殿:“你不是说,这是避雷针吗!”

  “不错,它吸引雷电,人才能避开雷电,所以叫避雷针。”严成锦道。

  小太监盖上草席,把人抬走。

  弘治皇帝还沉浸在震惊中,没回过神来。

  刚才还活生生的人,就这么没了啊。

  “陛下,臣赢了。”

  李锭一稍微回过神来,嘴硬道:“徐大人或许是遭遇天谴,本官怎么没事!”

  “还有风筝,李大人可以再试试?”

  再傻的人也能看出来,李锭一不服输罢了,这铁针,真能勾引天雷。

  被雷劈的那一幕,就像噩梦在大臣们脑中萦绕,太吓人了。

  朱厚照狐疑地看向严成锦:“老高,你怎么知道的?”

  刘健也看向严成锦,有些怒意,此子早就知道了。

  “殿下看屋檐上,昂起的龙头上吐出舌头,舌头上有铁线通往地下,臣的想法,便是由此而来。

  臣的府邸,已经安置避雷针三年了。”

  早在唐朝时,有人发现了用鱼尾形的铜瓦,放在屋顶上,能避开天火。

  所以,从唐朝开始,宫殿楼宇上,都会在屋檐的四角,放上瑞兽装饰,内部安装铁线,通往地下,渐渐形成一种建筑风格。

  但没有道理能说清楚。

  故而,认为这是向上天祈求的一种迷信行为。

  今日,严成锦破解了。

  “还望陛下准许,将徐红律大人今日所做之事,写进史书里,他是好官。”

  弘治皇帝说不出话来,此子竟在府上,安置避雷针三年了?

  “严卿家!府中可还有像这等朕不知道的事?”

  “还有一个,回头臣写在纸上。”

  看到徐红律就这么没了,百官有些愤然。

  严成锦早就知道此事,还坑害徐给事中,这是人干的事?

  可有陛下在此主持,又签了免罪契书,想告严成锦,却无从告起。

  且,为何只劈中了徐红律,李锭一却没事?

  说明此事,还有机会不死,就像严成锦所说的一样。

  弘治皇帝命道:“工部重新布置避雷针,尤其是仁寿宫,起火多次,坊间,则由五城兵马司,在固定之处,安置避雷针。”

  ……

  山东临清。

  刚开春,山林一片枯黄。

  在山林下,有一条约莫九尺宽的官道,五十人左右禁卫手持长枪或腰配绣春刀,拱卫着中间的马车。

  李东阳坐在马车里,来回翻看严成锦的疏奏。

  一匹快马飞驰靠近,禁卫们戒备起来,拔刃相向。

  “李大人,属下是来送家书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