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2章 不愧是你!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失态。

  严成锦心中暗松一口气。

  这招果然奏效,先把刘健干掉了。

  弘治皇帝怒了,分明是此子想开海禁:“严成锦,为何要开海禁?!”

  “陛下,此子狼子野心,竟唆使刘御史!”翰苑的言官不忿。

  严成锦从袖口中,抽出长长的地图:“陛下请看。”

  萧敬将舆图打开,呈到弘治皇帝面前。

  正是严成锦带走的舆图,只是,上头多了十三个红圈圈。

  “这是什么?”

  “臣画的港口。”

  片刻后,萧敬将舆图呈下来,给刘健几人逐一观看。

  从天津卫开始,烟台、莱州,松江、台州……一直到广州府,被红色的圈圈画起来。

  严成锦道:“商人的货物,可以走海运,臣画了十三个港口,良乡有十艘大船,加上朝廷,共有三十艘大船。

  三艘大船为一舰队,分为十舰队,在十三个港口周而复始,循环穿行。

  商人要运货,可以将货物送上大船,缴纳运费,再到港口用马车接货,或者屯放于港口的仓库中,择日再取。

  如此一来,能缴纳商税,又能解决漕运之忧。”

  朝廷过度依赖于大运河。

  若海运能够开通,能将沿海的港口全部带动起来。

  弘治皇帝陷入沉思,倒不失为良策。

  “若船沉了,这些货物如何处置?”韩文看向严成锦。

  严成锦道:“韩大人问得好,良乡商会提供担保,士绅可给货物交一笔保费,本官称之为,保险。”

  晋商从先秦开始,至今一千五百余年历史。徽商从唐朝开始贩衍,渐渐强于晋商。

  不知屯了多少银子。

  良乡商会的底蕴,比晋商和徽商远远不如。

  垄断大明的海运和保险业务,或许能稍微追上一些。

  马文升脑子一闪,沉声道:“你就是想开海禁,趁淮扬漕运干涸,向陛下谏言!”

  吏部一个主簿怒了:“马公说的不错,祖制都让你败坏了!”

  “还以刘公的儿子当盾牌,你、你卑鄙!”

  此时,奉天殿外。

  朱厚照偷偷溜来了,小太监哭丧着脸拖着他:“殿下,廷议不是儿戏,奴婢会被萧公公重罚的。”

  “哼,本宫又不怕萧大伴。”

  在门上戳了个眼睛,他脸贴在窗上仔细往里瞅,看老高救费师傅。

  御阶上,萧敬看到这一幕,嘴角抽搐,奉天殿的窗户,都让朱厚照抠烂了。

  严成锦问:“马公可知,高皇帝为何要设海禁?”

  “为了防止藩国对我朝侵扰,防止倭寇袭击,也避免大肆造海船,劳民伤财。”马文升不急不缓。

  还有造船技术不成熟,朱元璋在海上没捞到好处。

  严成锦颔首:“不错,可如今,王守仁在松江府击退倭寇,海外暂且安定。

  虽说会花银两,可若开海禁,一年只怕赚取的银子,比商税更多。”

  扩大市场,朝内和海外双循环。

  丝绸的价格再高,在朝内也只能卖给十个人。

  开海禁后,能卖给一百个人,甚至一万个人。

  弘治皇帝陷入沉思中,李东阳在衡量两者得失。

  百官们御酿许久,考虑如何能阻止这个想废祖制的家伙。

  杨宝成道:“陛下,海禁乃是最重要的祖制,高皇帝叮嘱,子孙后代,不能犯此禁啊!”

  杨廷和也适时道:“严成锦让良乡的大船下海,是以权谋私!”

  大殿中群情激愤,一波一波的声音响起。

  刘健愤然打起精神:“让良乡大船运货,会垄断海上运输。”

  李东阳颔首,刘公分析得在理。

  刘来看向刘健:“父亲,严大人是为天下苍生着想。”

  “你住口!”

  正在这时,严成锦掏出第三层:“臣也有不开海禁的办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