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2章 离开京城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冷,万事都慢了些。

  弘治皇帝看向顺天府府尹刘庆:“刘卿家进宫,可是有事向朕禀报?”

  “昨日城中冻死的百姓,有二十八人。”刘庆心痛道。

  弘治皇帝面色微动,活活冻死,那是何等一副惨状。

  百官习以为常,不冻死人还能叫冬天吗?

  严成锦眸中闪过一抹不忍:“都察院想请乞,将宫中值房,安上地龙。”

  如今只是前菜,万历年间更冷,海南也下了大雪,一尺多厚!

  百官眼巴巴望着弘治皇帝。

  此子终于说了一句人话了啊,陛下您在暖阁有地龙,臣等的值房冷死了。

  深知天冷得不寻常,弘治皇帝尴尬地咳了一声:“诸公烧炭火,朕给尔等报账。”

  修缮一座宫殿,动辄三十万两,更遑论给所有宫殿挖地龙。

  萧敬忍不住提醒:“陛下,木炭涨价了,一月下来,怕要花千余两银子。”

  木炭价格蹭地一下,涨到一斤五十文钱。

  韩文道:“出使藩国借人,花了大量靡费,国库没有银子。”

  弘治皇帝面色僵硬:“卿等多买些衣裳,朕给报账,自今日起,朕也不烧地龙。”

  严成锦想了想:“臣可否自费,在都察院挖地龙?”

  小冰河期并非一两日的事,而是越来越冷,明年也能用得上。

  “你想挖就挖,朕不会掏银子就是。”弘治皇帝冷哼看了这个家伙一眼。

  刘庆满脸忧愁:“陛下,我等有衣穿,可木炭涨价了,百姓连做饭的柴火都买不起,该如何过冬?

  臣想请乞,赈济煤炭九十万斤。”

  百官面色微动,韩文嘴角猛地抖了抖。

  京城大约有三十万人,除去富户,每人能领到的木炭,大概四斤左右,烧不了几天。

  但却为朝廷,增添巨大的财政负担。

  就算朝廷出面采办,九十万斤,也需四五万两银子。

  韩文道:“陛下不可,国库的储银,需保障九边军饷和海外舰队,一分也动不得。”

  弘治皇帝陷入沉思。

  严成锦目光微动,看来得用煤了。

  小冰河期愈发寒冷,但历史上,真正用煤是百年后。

  他还不打算告诉弘治皇帝和百官。

  在京城的浑河、大峪、门头沟和居庸关等地,藏着大量的煤矿。

  还有顺天府所管辖的宛平县。

  这年头煤不值钱,人上人都烧木炭。

  回到府中,严成锦对着何能道:“准备轿子,本官要去宛平县一趟,把王不岁叫上。”

  何能面露难色:“少爷,王东家去江南办事了。”

  “那叫谢玉。”

  离开京城的城区,王守仁是一定要叫的。

  一个时辰后,谢玉出现在严府门前,与严成锦一同坐上马车,前往宛平县。

  ……

  宛平县,两尺厚的雪覆盖屋舍。

  又不是大户人家,百姓们懒得各扫门庭雪。

  黄老汉对着儿子道:“一会儿,你跟我到窑里捡煤炭去。”

  “爹,那东西有毒,烧着烧着人就死了,可瘆人了,咱还是不烧了吧?”黄十六对那东西有些畏惧。

  黄老头冷哼一声:“不烧饭,饿死不成!”

  做饭需烧木材,但附近的山林,被士绅买走了,他们不许入山砍柴。

  只能烧玉米杆和干草,可也烧不了多久。

  ……

  宛平县,衙门。

  吴鉴怒不可遏,师爷抱住他大腿,忙哭喊道:“老爷,您去顺天府告状有何用?”

  “递一封弹章,朝廷不管便罢了。”

  门皂跑进来禀报:“老爷,外头有人个官来了。”

  严成锦走进衙门,宛平县有两座官窑和一座民窑。

  但宛平的煤矿远不止于此,有百余处煤炭,星罗棋布。

  查看这些土地的黄册,凭谢玉是办不到的,需他亲自来一趟。

  吴鉴看到王守仁的官服和锦衣卫,就知道此人来头不小:“下官见过大人,敢问是京城中哪位大人?”

  ”你大可不必知道,将宛平的黄册交个本官即可。“

  吴鉴打量着眼前没穿官衣的人:“大人要黄册干什么?”

  “查地,你交给本官就是。”严成锦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