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5章 太孙少师_大明从慎重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六人。”亲兵禀报。

  王庸感觉到抑制不住地兴奋,尤其是死伤才三百余人,大捷啊!

  朱厚照乐了:“这是本宫第一次大捷,你派人传令回京城。”

  父皇知道了,一定不会怪罪他逃出京城。

  王守仁虽然领兵北上,击溃鞑靼人容易,但想要剿灭却做不到,鞑靼往北遁走,就如同鱼儿如水,逃之夭夭。

  只有把鞑靼人剿灭,九边才会真正太平。

  王庸吩咐亲兵传书后,忙问:“殿下,不如从关内走吧?”

  这里已经出现鞑靼的骑兵。

  再往前走,或许会碰上鞑靼人的大股部队,下一次未必有这么好的运气。

  ……

  京城,旨意下达。

  天下皆知,弘治皇帝欲要立皇孙为太孙,废除太子之位。

  不过,百姓们对谁当太子太孙,并不在意,而是希望弘治皇帝继续理政。

  自免税减税的法令颁布,百姓们的税赋减轻,有余粮屯于米缸中,堪堪可以果腹。

  士绅则盼望尽快拥立新王,以免整日改制。

  柴升微微躬身:“陛下,皇孙已经快一岁,该是识字的时候了,臣请开日讲。”

  按礼制,太孙还未出阁,不能直接对他讲学。

  但可以在日讲旁听,熏陶熏陶,让太孙成为好学的人。

  “太子聪明过人,皇孙也不会差,解晋三岁能识字、五岁能写文、九岁能对联,皆得益于其父解开。

  传闻,解晋在腹中时,解开就开始向其讲学。”王鏊躬身道。

  胎教从大明开始?

  严成锦知道解晋,永乐年间的内阁首辅,明代大儒。

  明朝文学上最富盛名的两人,一人是杨慎,一人是解晋。

  可皇孙还是个孩子啊。

  弘治皇帝看向萧敬:“日讲在开吗?”

  日讲,又称为小经筵。

  规模不如经筵大,仪式也比较简单,自从太子跑了,经筵就没开过了。

  萧敬陪着笑意:“殿下不在京城,又快开春了,故而停了有半月。”

  “今日起,开日讲,让乳母带皇孙去听听,无需太久,一个时辰足矣。”弘治皇帝觉得皇孙在腹中时没讲,如今要补回来。

  柴升躬身道:“臣以为,该给皇孙选个老师。”

  帝师,通常会伴随储君成长,直至登基。

  如师如父!

  诸公面色微动,心中难奈不住,想毛遂自荐,抬头看向弘治皇帝,见他迟疑不决。

  弘治皇帝明白帝师的重要,他当初便是在刘健、李东阳两位老师的教导下,匡扶正统,稳坐江山。

  帝师不仅要品行高洁和学富五车,还要谋略出众!

  他第一个就排除了严成锦。

  此子的性子,若是传给皇孙,不知江山会变成如何?

  “依柴卿家,诸公替皇孙选一位老师吧。”

  刘健眸中微动,他无意帝师之位,短则五年,长则十年,他就致仕了。

  太孙需要一位能辅佐他登基理政的老师。

  李东阳和谢迁相视一眼,他们也无意帝师之位。

  韩文和曾鉴也是这般想的,只剩王琼和柴升等年轻一辈。

  知道没人会举荐他,严成锦微微抬头:“臣不才,或许可以为帝师。”

  弘治皇帝假装没看见他。

  在他看来,严成锦太年轻了,可以为辅佐的老师,但不能为太孙少师。

  刑部主簿李荣道:“臣举荐户部王大人。”

  “臣举荐兵部柴大人!”礼部郎中闫浚道。

  现在是站队的时候,皮股是哪边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弘治皇帝捋着胡须,他对六部大臣已极为熟悉,无需考虑太久:“兵部柴卿家,先担任教导皇孙一职。”

  柴升身躯颤抖,躬身:“臣定不辜负陛下厚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