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 章 造船_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憾为什么手下只有张克文一个人,如果来个七个八个,自己不就是天天躺着,不用操那么多的心了吗?

  “李柱,你给白老头说一下,安排一些人去碳毒山挖些碳毒回来。”

  “石灰石烧制成生石灰了,才能制作水泥,这个交给刘二小,多试验试验,看哪种材料混合石灰石制成水泥好。”

  刘二小也很高兴,自从和李大少爷来到万陵县,他一直跟着曹云铲草,盖房子。

  现在李大少爷又安排他去做实验了,他很高兴!

  “大人,我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

  张克文见李昌宪给他安排新的的工作,自己不能去修路了,只好把修路遇到的问题说一下。

  “什么问题?难道有人搞破坏?”

  李昌宪想不到给万陵县城修路,不用他们花钱,除非有人闹事,不可能有人反对的。

  “大人,不是闹事的问题,而是修路过程中,许多当地人在城内乱搭乱盖,挤占了道路,道路很窄,我也劝说了城内的那些人,没有人愿意腾开所占道路的地方。”

  张克文向李昌宪解释了在城内修路遇到的麻烦。

  李昌宪听了也是头痛,不止是这个时代,就连后世,拆迁问题都是一个大问题!处理不好了,有人会作乱,不处理吧,道路修不成。

  怎么办呐?

  修路一定要修的,这个政令不能变,但是怎么修才能让各方面满意那?

  李昌宪想了好久,还是得修。

  “曹云,你去带人修路的时候,不要拆迁他人的房屋,道路窄一点就窄一点吧。”

  乱搭乱建的房子都是城内穷人的房子,如果拆了,一家人无法生活,这是一个大问题。

  下一步修县衙到万陵县城的道路时,可以在道路一边预先盖好房子,拿这些房子置换城内的违章建筑,这样既能补贴那些穷人,也能把路修好。

  好,就这样修!

  这时,驿丞许乐站起来说:“大人,现在已经有二十家来自各部落的人申请了摊位,还有五家外来商人也在旧县衙落户做生意,但是摊位不够,怎么办?”

  “继续建,你和曹云商量一下,安排一些修路的人过去建摊位,地方不够的话,你把后院的庄稼都清理了吧,不要再留了!”

  李昌宪直接决定了旧县衙后院庄稼的归属,现在李昌宪有了大量粮食,不再计较那些哪些粮食的损失了。还是招商引资好,这关系到他下一步的计划,不能因小失大。

  “大人,还招不招人?”一边的阿布达站起来问。

  “招呀,无论护卫还是修路盖房的人都还要去招,这才多少人呀!”

  李昌宪预想着修路队伍还得扩大,随着摊子的扩张,护卫也要多招,以后海盐运输,采煤碳,甚至旧军营内盖房子都需要很多人。

  “你的朋友回来了?”李昌宪想到了这一点,接着又问阿布达。

  “是的,昨天晚上他们就来找我了,问我以前的许诺还行吗?”

  阿布达很希望他的朋友能加入进来,也不愿意失去诺言。

  “当然行,这个事情你先安排,等有时间了我们见个面再谈具体的事情。”

  李昌宪打算让阿布达的这些朋友先跟着阿布达,如果人品可以的话,可以安排他们去运输海盐。

  接下来,李昌宪说了说他这次去万陵县南部海边开辟海盐生产的事情。海盐没有问题,只是万陵县这边的问题,船和船坞。

  船坞打算在旧军营旁边的河道里建造,希望能从白老头那里抽出一部分人,或者再招募一些人去建造。

  至于船的问题,怎么建造哪?这不只是技术性的问题,还缺少会建造船的工人,如果去找万陵县三大家族合作,恐怕他们不会同意。

  “大人,问什么不去买船?大晋朝造船业发达,汴州和扬州都有大的造船厂,直接去买,造船速度也快,说不定还有现成的船。”

  张克文再一次建议道。

  是呀!我怎么光想着去造船呀,买不就行了吗?

  扬州造船厂,给三叔写封信,叫他给我订两艘船,不,要五艘船!

  看来自己要继续写书啦,不然买船的钱不够了!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