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59 章 苦啥不能苦孩子_我被迫在古代做县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

  现在的情况是,最先和李昌宪来的三四十个孩子们都来了,报名的只有仨瓜俩枣的十几个孩子。

  这是什么情况?上次李昌宪问小孩子的时候,大多数小孩子都想要来上学的。

  张克文在一边哭笑着说:“大人,不是小孩子不想上学,而是小孩子家里离不开呀!”

  这个时候的小孩子五六岁就开始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做饭洗衣,什么活都能干了。

  如果他上学了,弟弟妹妹谁看?家里的饭谁做?衣服谁洗?

  况且上学还需要花费大量的钱去置办笔墨纸砚,小孩子们的一日三餐。

  “如果免除学费,学堂免费提供一日三餐和笔墨纸砚费用哪?”

  李昌宪只好咬牙忍痛,自己大出血算了。

  反正这些小孩子培养出来要给自己服务的,自己也不希望自己的手下都是一帮穷哈哈,文盲什么的。

  就当自己先投资好了,以后会慢慢收回利润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不行,老子也等不急百年呐,我只给你多少年的义务教育好呐?九年太长了,这些小孩子学好了,李昌宪也不打算让他们去考学。

  五年义务教育?还不错,最起码像后世一样,高小毕业,初中同等学历就可以了!

  第二天,报名的就多了起来。毕竟小孩子放在家,还浪费粮食,在家也做不了什么,有傻人管一日三餐,那还能不去吗?除非自己家人傻了,这占便宜的事情谁不去占?

  如果李昌宪知道他们这么想,他一定会咬牙切齿地大呼,我才不傻呐,看以后谁傻?

  就连万陵县县城的居民都来问是否招收他们的孩子吗?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就急匆匆回家打发自家的小孩子来报名了。

  李昌宪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小孩子报名,甚是欣慰。

  但是看到许多报名的小孩子都拉着一些小不点,还有一些还不会走路的,李昌宪懵了。

  收还是不收?

  不收吧,这些小孩子上学了,家里没有人照顾弟弟妹妹,那还不是注定是失学!

  我忍了!不会走路的也收了,总不能人家小孩子父母为自己干活,家里的孩子扔一边不管吧!和自己家里的两个小婴儿凑个伴吧,大不了自己再办个托儿所,幼儿园什么的。

  这是好大一笔钱呀!看这架势,这批小孩子自己如果不养他们十年二十年,根本是脱不了手呀。

  想到自己的钱正在如流水一样哗啦啦地往外流,李昌宪只感到一阵阵心痛。

  就这样,学堂招收了二三百个能正常上学的小孩子和一百多个一到三四岁幼儿。

  李昌宪只好在学堂的一侧划出一个小院来,成立了一家古代的幼儿园。

  为此,李昌宪临时任命二丫为幼儿园园长,再招聘了七八个妇人来院里照顾小孩子们。

  新招来的小孩们分成五个班级,从学三字经开始,故算是蒙学,一年级小学生吧!

  至于先前和王婧美上学的那三四十个孩子,李昌宪看他们都学完三字经了,开始学习百家姓千字文了,那就全部划为二年级。

  小孩子多了,就李昌宪他们四五个人教学就压力太大了。

  李昌宪还得通观全局,主抓整个万陵县的经济,政事,卫生等等工作,不能经常来这里教学呀!一天两天就算了,时间长了,李昌宪都感到烦。

  自己不善于和小孩子打交道,不适合做一个人民教师!张克文和何岳他们,整天县衙的事务繁多,哪有这么多的时间来教学?

  王婧美倒没有说什么。

  看李柱的苦脸就知道这小子要说什么了,李昌宪赶忙让他闭嘴!

  赵灵儿太高兴了!她拉着赵元过来巡视学堂,好像是这些小孩子们就是她赵家未来的家传弟子,能继承赵家的武术并发扬光大。

  去外地招募一些老学究吧,不能把现有的几个人都靠死呀!

  但是招募教学的人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人家来不来都是一个事呀!

  最后还是李昌宪想到了一个办法,既然二年级的学生都会读写三字经了,那不如在二年级找出学习好的,灵活的小孩子暂时教一年级的学生算了。

  如果累的话,二年级的小孩子轮流上去教不就行了吗?

  李昌宪甚为自己的机智感到自豪!

  我骄傲了吗?

  大家为什么用这种眼神看我?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