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2章 尘埃落定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需要证明,他为保官位,向金英行贿。

  那么朝臣们自然会认可他的这种“推论”。

  只要有朝议的认可,那么不管有没有实证,那这就是无可辩驳的真相!

  至此,廷鞠上,三法司的活算是告一段落。

  真相既然已经查明,接下来就是一帮老大人的舞台了。

  最先出面的是吏科给事中张固,他是吏科如今的掌事给事中,这件事情涉及到铨选的公正,正是他的管辖范畴。

  “陛下,臣以为,此案事实清楚,证据充足。”

  “工部尚书石璞,勾连内臣,先贿王振,再结金英,视朝廷公器为私用,任意干涉七卿铨选,扰乱朝廷典制,实为罪不可赦。”

  “当罢去官职,查抄家产,流放三千里,以戒朝廷上下人等。”

  话音刚落,另一边,都察院的御史们也不甘落后,上前道。

  “除石璞之外,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结交外臣,干预朝务,收受贿赂,蛊惑圣听,操纵七卿任免,此等贼子,于王振何异?”

  “土木之事殷鉴在前,臣等恳请陛下,严惩其罪。”

  一石激起千层浪。

  无数的朝臣纷纷上前,拜倒在地,喊道。

  “陛下,臣附议!”

  “内臣乱政,殷鉴在前,请陛下务必严惩!”

  “请陛下严惩二人!”

  短短片刻之间,朝廷上下,至少有一大半的朝臣,都请求严惩。

  朱祁钰坐在御座之上,眉间闪过一丝笑意。

  果不其然,这才是朝臣们的逆鳞所在。

  如今不是太祖朝了,行贿受贿,掀不起什么大的风浪。

  到了三品以上,尤其是七卿的重臣,这些事情,都是可大可小。

  真正会让朝臣们感到愤怒和警惕的,是第二个王振的出现。

  石璞身为二品尚书,深夜送礼给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只为保住自家的官位。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上一个可以操纵七卿任免的内宦王振!

  就凭着这一点,朝臣们就不会放过石璞。

  何况,这场廷鞠当中,三法司把他和王振之前的牵连,掀了个底掉,不让人联系到一起都不成。

  应该说,金英的感觉并没有错。

  这场廷鞠,石璞只是个引子,金英才是真正的目标!

  但是这并不容易。

  土木之役后,人心惶惶,是金英最先开口,阻止南迁,后来,也是他协助当时威望尚不足的郕王,共同稳定了朝局。

  说到底,金英和普通内宦不同。

  他资历深,人脉多,能力强,处理政务老练周到,在外朝颇受赞誉。

  这才是他的护身符。

  毕竟,司礼监如今已经成为政务运转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朝臣们都希望,能够有一个老持承重,谨守分寸,不胡乱作妖的内宦,和外朝对接。

  既有资历,又有功勋。

  就算他是天子家奴,无缘无故的,朱祁钰也不好将他怎么样。

  之前虽然也有弹劾金英纵容家奴,私贩盐铁,收受贿赂,干预武官任免的奏疏。

  但是毕竟,都是小打小闹。

  想要彻底将他踢出朝局之外,必须要让这些朝臣们认为,金英已经不适合继续在中枢任职。

  内宦直接干预七卿任免,就是最好的把柄!

  尽管,金英只是收了银子,实际上并没有做什么,但是这就够了……

  神色略微有些复杂,朱祁钰开口道。

  “石璞,金英,三法司对你二人的指控,你们可还有申辩之处?”

  石璞脸色灰败,早已经绝望,跪在地上,默不作声。

  相对之下,金英对于自己的处境,很早便已有预料,因此更加平静,叩首道。

  “陛下明鉴,内臣确曾收受石璞金银财物,但万不敢因私废公,干预七卿重臣任免。”

  “内臣自知有罪,还请陛下念在臣多年侍奉先皇,尚有几分苦劳,稍加宽宥,臣必日夜感念天恩。”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