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五章 心学_热血锦衣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魁,字焕吾,号晴川先生,江西吉安府人,正德年得到州府乡荐,入了王守仁的门下学习。

  到了嘉靖帝朱厚熜登基后,广选人才,刘魁便自己赶赴吏部,参加谒选,最后得了一个宝庆府的通判之职。

  后又升任为钧州知州、潮州府同知。如今,改任为工部员外郎一职,是个从五品的官职。

  这刘魁不是靠着正经考取的功名入仕,乃是通过州县的推荐,再由吏部选取进入的官场,是以身上少了些状元光环,但为人颇具风骨,不畏权贵。

  听到刘魁冷冷的话语,杨爵皱眉道:“焕吾,休要胡言。”

  刘魁又道:“自皇上登基之后,先不说‘大礼议’一事,致使多少忠臣蒙冤受屈。就说那怀东先生顾存仁,前年冬天,只不过是上了一道奏疏,请求皇上赦免杨慎、马录、冯恩、吕经等人,可换来的却是廷杖六十,流放去了保安州,这些忠心耿耿的国之贤才,却报国无门,可悲,可叹。”

  杨爵听后,也是默默无语。

  刘魁悠悠长叹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杨爵知道刘魁乃是王学传人,一生所学的也是王守仁那“格物致知”的学说。

  此刻听他念起王守仁的心学四句教法,心知刘魁是对朝廷失了信心。

  杨爵倒也能理解刘魁的失落感,自打王守仁病亡之后,阳明心学虽然仍有一些门人在到处讲学,但却已经陷入困境。

  只因这阳明心学,受到了当今皇上朱厚熜的无情打压。

  王守仁死后,朝廷竟未议其功,先论其罪,而阳明心学更是被定为“学术不端,聚众祸乱!”

  在桂萼等人的谗言下,嘉靖帝朱厚熜遂下诏,剥夺王守仁的伯爵,并颁布了禁学令,严禁心学讲学。

  时过境迁,这才十多年的时间,曾经动不动就千人、甚至万人听课的心学门人讲学盛况,也已成为往事。

  虽有王学传人,仍在苦苦坚持,但也都是杯水车薪,挽救不了日渐没落的阳明心学。

  二人怔怔无言,刘魁陡然间觉得好生无趣,与这杨御史没了共同言语,便起身告辞。

  杨爵送他出门,摇头苦笑一声,回了屋。

  却说刘魁走过两条胡同,忽然停住了脚步,想了想,换了个方向,朝着太子所在的东宫方向赶去。

  嘉靖十八年,皇上朱厚熜准备南巡承天府,便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对三位皇子进行了册封。

  二子朱载壑封为太子,第三子朱载垕封为裕王,第四子朱载圳封为景王。

  说起这册封太子,当日竟还发生一件奇事,因为裕王朱载垕与太子朱载壑同日受封,而太监们却误将给太子的册宝送到裕王的宫中,引得众人以为异象,议论纷纷。

  如今太子朱载壑已经满了五岁,虽未出阁,但却以内阁首辅夏言为师。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