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二回 出征(一)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在某些方面,这帮科学家的视野已经超越了王景弘与马和,在自然科学方面,两人只不过知道原有历史的科技发展方向,具体到细处,王景弘与马和拍马也追不上,纯粹一个门外汉。

  也许两人知道资源的分布,也许知道环境对社会的影响,问题是,你有数学模型吗?你有数据吗?没有,全都没有。

  在讨论出征规模与出征时间之前,首先要解决预算,出征不是空中楼阁,不是臆想,不是绣花,不对,绣花也是需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这份报告由新成立的海关部、央行、税部、财部、商部共同完成,由内阁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副相作报告。

  副相在报告中,重点回顾了明帝国成立以来的财政变化,从开始时的单一来源到现在的百花齐放,税收、投资收入、金融增值等,明帝国的财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发展,国强民强,国富民福,是有史以来最富有最强大的政府,目前的状况是形势大好,各方面进入良性循环,特别是大明元和工业品在世界各国的流通,其收益超过税收。

  接着回顾了第一次远征取得的成就(收益方面),比当初的预算好了千万倍,也许这样比较不适合,两者无法相比,一个是付出,一个是收入。总之,第一次远征不但没有花费明帝国财政一分钱,而且为明帝国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收益,其收益超过明帝国那三年税收的三分之一,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由此带来的、由此推动的明帝国工业与商业、金融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教育的井喷式发展才是最大的贡献。

  最后的结论是,明帝国财政足以支持五支联合舰队的远征,钱不是问题。

  掌声,发自内心的掌声,有钱谁不高兴。

  前面的出征目的,出征预算获得一致通过,最后是出征的规模、出征时间以及指挥使人选,这个报告由总部负责,总部委托王景弘在会上作报告,这份报告的内容与联合舰队凯旋之时定下的战略有很大的出入,主要是计划赶不上形势的发展,这份报告王景弘全程参与,不断修改,不断调整,最后才完成这篇报告。

  报告首先回顾了联合舰队第一次远征的经过,对联合舰队取得的成就既不夸大也不忌讳,不矫情不做作,实事求是,特别是在分担人口增长的压力,保护国内环境方面落下重笔,这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壮举,此观点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特别是户部尚书,用无可辩驳的数据,完美的支持了这个观点。

  接着指出联合舰队回到京城后,制定的第二次远征计划的不足,修正计划自自然然水到渠成,因为形势的发展,再度远征迫在眉睫。

  当时制定的远征计划是分三路,一路的目标是太平洋,包括北美,由王景弘担任指挥使,一路的目标大西洋,包括南美,由光头强担任指挥使,第三路是水陆并进,目标欧洲,由黄雁担任指挥使,一年多的发展,各方面的硬条件已经具备,这时候才发现人才跟不上,要满足三支远征大军,人才是一个短板,还得再等二到三年,时不我待啊。

  这是调整计划的根本原因,总部鉴于目前的形势发展,决定组建两支远征军,一路是太平洋,目标不变,另一路将原来的大西洋目标与水陆并进的欧洲目标进行合并,重点是欧洲,同时兼顾南美……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