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三回 弘欣蛋糕屋_魂归明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飞:“计划书已经很详细,我提不出

  任何看法,让夫人见笑了。”

  张欣:“既然这样,那就开始工作吧,先把班子搭起来,有什么需要的可以找莉莉,他是我的助理。”

  卢飞一脸懵逼:“助理?”

  张欣:“这是一个新的职位,是郑爷提出来的,具体的职能我也不是太懂,差不多是这样,不需要我签名的,她都可以代表我做主。”

  接下来是搭建班子,整个项目开始正式运作,蛋糕屋的选址着实花了卢飞不少精力,经过比较,最后决定将蛋糕屋建在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也就是后世的南京路上,前店后厂,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这时代不算特别大,只能说一般般,用后世的目光看当然无法想象,在买还是租的问题上,包括张欣都纠结了许久,最后征求马和的意见才决定一次性买断,马和的意思是要有长远的计划,只有买断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其中包括员工宿舍,仓储,生产车间(又是一个新概念)等,在建设过程中,马和特别强调卫生问题,将后世的卫生理念引进到蛋糕屋的建设中,通风,明亮,烟囱,废水处理,颠覆了传统的观念,又一次开创了先河。

  这时候的明帝国京城,人口已经接近200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地皮也是世界上最贵的,购买10万平方米,加上后期的建设费用,需要巨大的投资,在马和的建议下,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诞生了,张欣占股百分之五十一,属于绝对控股,剩下的股份由感兴趣的商家,豪门,贵族购买,马和购买了百分之八的股份,张欣父亲购买了百分之三的股份,卢飞购买了百分之六的股份,就连皇帝朱棣在马和的忽悠下也购买了百分之十一的股份,朱棣是在吃过蛋糕后决定购买的,用马和忽悠时候的话说:这么好吃的蛋糕,又是首创,想不赚钱都难。

  这时候还没有烤制蛋糕的专门设备,为了这个设备,在弘欣蛋糕商行的名下,又成立了一家专门制造厨房设备的股份制商行,没有采用公司这个名字是担心社会一时接受不了,经过试验,改进,再试验,再改进,专门烤制蛋糕的设备正式定型,设备分五层,每层36个蛋糕,烤制时间一刻钟,也就是十五分钟,一次可以烤制180个蛋糕,蛋糕屋一次订购了10套设备,火力开,一个小时可以烤制7200个蛋糕,开业的前几天预计每天销售10万个蛋糕,至于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设备或者实行三班制。

  蛋糕的定价为每个蛋糕一个大明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月收入的千分之一,农民月收入的三百分之一,完是大众食品,是居家旅行,请客送礼,消闲打怪的最佳食品,材料成本不到三毛,还没开业,众股东已经笑得有牙无眼

  ,憧憬着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美好时光,连朱棣都非常期待,他倒是不在乎这些钱,他在乎的是这种商行的新结构。

  在卢飞的提议下,蛋糕屋采取了直接的广告宣传,这时候识字的人不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派蛋糕给市民试吃,效果之好出乎意料,每次都出现交通拥挤,最后京城政府不得不对此进行限制,规定蛋糕屋只能在京城最大的广场上做宣传。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蛋糕工人的培训,服务员的培训接近尾声,在京城市民的期待中,蛋糕屋决定在十月一日上午十点的良辰吉日正式开业......

  ()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