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三章:庆功_我在唐朝有块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庆功宴这天,茯苓才第一次见到了那个传说中富甲一方、乐善好施的杜府真正主人——杜远山。

  除了杜府的人,杜家还邀请了杜员外往来甚密的一些世交好友、生意场上的友人及其家眷妻儿、另外还有杜之涣的一些同窗书友,其中不乏官府要员、皇族贵胄及商贾名流。

  毕竟昔日杜员外的父亲杜甘霖曾是大梁的一国之相,虽早已淡出朝野,但为官多年,人脉和交情多少还在的,加之杜远山这许多年的经营,生意也越做越大,杜家旗下的产业除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衣食住行等行当外,矿业、纺织、木材、钱庄、典当行……等等,甚至有些生意涉及到了军需品的生产和买办,和政府官员打交道是必然的。

  历朝历代,世间任何一位富商巨贾,在扩张自己商业帝国版图的同时,也和国家的政治联结的愈发紧密,这一点毋庸置疑。

  杜远山在秉承了杜甘霖低调与谦恭的同时,多年商场纵横中又练就了一身的圆滑和老练,与一些普通的商贾名流比起来,确实有太大的不同。

  在杜员外身上,少了一个“贪”字,据说他做生意从来有七分利他只取四分,懂得有钱大家一起赚,懂得收敛锋芒,诚信经营的同时货物本身质量过硬,真正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多了一个“善”字,杜远山深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平日为善乡里,修桥铺路赠医施药的事没少干,旱涝饥荒年景更是施粥赠粮,以致于杜府一门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官府都有很高的口碑和声望。

  这也是杜甘霖为官时尽管有不少政敌,有些人眼红杜家的生意,却没有办法动得了杜家的主要原因。

  本来以为这个庆功宴也就是杜府自家人关上门来热闹热闹,没想到操办的规模却着实不小,杜府上上下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大红色的对联、丝滑的锦缎点缀着富贵大气的杜府门楣,就连假山上也挂上了大红色的锦缎,就连丫鬟、老妈子、家丁仆从们也都换上了一身簇簇新的衣裳,满了整个杜府俨然一个婚礼现场似的。

  如此奢华的场景和自己的家乡一对比,茯苓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富人一顿饭,穷人半年粮”,这简直是几年粮好吧。

  看到茯苓一幅“刘佬佬进大观园”的表情,杜之涣的贴身小丫鬟青竹忍俊不禁的“扑哧”一声笑出声来,拉着茯苓躲到一个角落里小声八起卦来:

  “唉,咋样,开眼了吧,没见过这么大阵势吧?其实这些都不算个啥,我们杜老爷算是低调的喽,就这规格的宴席,杜府哪年不办个几场,今年我们少爷又得到了皇上的封赏,就这也没大操大办,要说我们杜老爷品格那叫一个高洁,跟那些个土财主爆发户就是不一样哈。”

  说话间另一个侍候杜之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