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3章 鉴真和尚与日本的东大寺(之二)_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大寺与权力巨大的平家一门在经营庄园方面不断产生摩擦。

  治承四年(1180),源赖政奉命举兵,兴福寺、东大寺众徒与三井寺的众徒联手抗击,终被击败,东大寺大半毁于兵火,卢舍那大佛因大佛殿烧毁而大损。

  战国时代的永禄十年(公元1567年),发生三好、松永之乱,大佛殿再次被烧毁,卢舍那佛的头部、左手被烧落,上半身及莲华宝座受损严重。

  由于东大寺各地庄园已归武士所有,堺(在大坂附近)和兵库港的关税也不能征收,经济陷入危机。

  直至江户时代中期,卢舍那佛百余年间仍裸露在外,遭受风雨的侵蚀。在公庆上人奔走之下,元禄五年(公元1692年)大佛修复完工,举行了开眼供养大法会。法会规模宏大,并与万僧供养法会同时进行,持续达一月之久。当时参加的僧众二十余万人,结缘之人更是不计其数。宝永六年(1709)举行大佛殿落成法会。其后大佛殿虽经过明治、昭和时代的大修,规模趋小,但它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东大寺的建筑名胜以大佛殿(金堂)为中心。在中门与南大门之间有东、西七重塔;北有讲堂、三面僧房、食堂,西有戒坛院,西北是正仓院、转害门;东侧有二月堂、羂索院(法华堂)、开山堂等。寺域广阔,规模宏大。

  在奈良时代的日本,《华严经》广受尊崇。除知识寺内有卢舍那大佛外,大安寺内也有依据《华严经》而作的数幅画像。天平十二年(公元740年),大安寺新罗僧审祥受邀到金钟寺宣讲六十卷本《华严经》达三年之久。金钟寺是华严寺的前身,是日本最早宣讲《华严经》的寺院。

  金钟寺是神龟五年(公元728年)为纪念未满周岁即夭折的皇太子基亲王而建。当时这座寺里常住僧仅9人,进行《华严经》讲座等教理研究,还举行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等古密教信仰活动。天平十七年(公元745年)始建大佛,金钟寺被纳入东大寺大伽蓝。

  羂索堂的本尊与十一面观音、千手观音一样,同属于密教的变化观音,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继承了金钟寺时代以来的传统。羂索堂及羂索院之名,均缘于本尊。所以在这里进行宗教活动的人被称为“羂索堂众“,这种独特的称呼保持了相当长的时期。每年在位于法华堂北侧举行的修二会(取水节),是以十一面观音为本尊,忏悔罪障,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法会。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并不是国家明令进行的法会,而是以实忠和尚为首的羂索堂众表达信仰的一种方式。由于每年旧历三月在羂索堂举行“法华会“,所以法华堂又称三月堂。

  二月堂之名缘于旧历二月举行的修二会。二月堂东北相传有由行基菩萨(公元668-749年,奈良时代高僧,致力于民间弘教及社会福利事业)创建的天地院,吉祥堂、如法院、千手堂点缀左右。

  法华堂作为华严宗的根本道场,是东大寺诸堂中非常重要的殿宇。时至今日,东大寺在选拔学僧时,仍在这里进行“竖义研学“(口试)仪式。二月堂是有名的观音道场,不仅修二会期间,而且一年四季香客不断。这些传统都始于金钟寺时代。

  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

  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