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六章 解惑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园的晚饭,不算特别丰盛,重在可口。

  王曾只觉比中午在广陵郡王上吃的饱些,吃完饭,王曾同李贤一道又回到了客厅里。

  他没有再去看那些书籍,而是打算和这位李家小郎好好聊聊。

  在其位,谋其事。

  经历了最初的彷徨后,王曾已经不像开始那样抗拒。更大重点在于,有了今日的这一遭旁听,他敏感地察觉到若是把盐场和海商发展起来,将更有利于民生。

  赵大官家当初给他的诏令里,并没有明说做些什么,只说是帮之主持盐田和海贸之事。但王曾现在发现,自己似乎慢慢寻到了自身更为具体的定位。

  两人刚一落座,王曾就道:“李家小郎,王某有几件事想要请教一下!”

  李贤侧过身子,一时半会还没明白王曾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说王大才子想借走箱子里的书籍?

  他点了点头,轻笑道:“王兄但说无妨!”

  “李家小郎白日说了盐场之事,只道产量巨大,若是发展起来了,能供给全大宋的百姓,果真如此吗?海盐难道不会取完?”王曾疑惑道。

  李贤摇了摇头,指了指两人面前的茶壶:“海盐就像我们喝的黄河之水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大海太大了!它有一个循环在里面,当我们晾晒食用过后,又会有其他途径补充。反正在李某看来,就算是吃了十万年,也吃不完。”

  王曾的眉头舒展开来,似乎被李贤的回答很满意,他沉思道:“那就是说,我们只要建起盐场,证明可行性之后,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晾晒海盐,就能产生源源不断地产生财富。

  海盐的量多了,食盐的价格自然降了下来,普通人食用的成本也就更低了。

  算是为民谋利之举……

  一举两得,李家小郎只说是书上看到的法子,却不知有几成把握,可以成功?”

  针对王曾的这一提问,李贤本想回答“十足把握”,但想到有些太过了,他其实也只是按照后世看到的晒盐办法,还没有真正的动手操作过,话定然不能说的太满,容易翻车。

  李贤伸出了八个手指头:“保守估计有八成,那本书册记载的非常详细,我在华州时,也听行商说了,琼州等地其实就有私下的海盐小作坊。其晒盐的法子太过简陋,产量低下。

  显然没有我见过的法子完善。”

  王曾沉默了一会,然后抬头,盯着李贤的脸:“那李家小郎认为,官家让我们组成单独的盐行和船行,又打算新设盐讨使和舶司使,由我等任职。

  所得收入不缴入国库,不受三司监督,这又是为何?难道说官家也是想着争利?”

  李贤一脸茫然,赵大官家还想专门设立官职加以管辖,这是他还真没得到消息。赵大金主今天也没说,大概率以为他早就得到消息。

  天天窝在国子监上下课,难免消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