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七章 体察民情(下)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贤在这时适时出声道:“太子舍人所言极是,无论是暖棚还是水渠,都是官家遣政事堂下令,以各地农监为基本协调人,联合官府和农户,共同修建的农业生产措施,并极大的防止了开封水患。

  而过去六年来,开封再无大水患之忧。

  有了这等兴建的灌溉系统,且不仅是前岁的旱灾,还是大中祥符七年由西北之地的一月水患,都未对开封和洛阳之地的粮食收成产生太大的影响。”

  李贤掀开麻草帘子,让赵祯进入,看着沃土之上的青菜,补充道:“过去,我两京百姓主要是靠天吃饭,但现在呢?有了诸多措施,我两京百姓,是靠手吃饭!足见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

  赵祯点点头,沿着大暖棚里的小路往另一个出口走,边走边喃喃后面四个字,只觉明白了许多。

  走到出口的边缘,赵祯忽的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

  “诚如先生和舍人之言,我两京既然已有了此等先例,即有了先生常说的试验区,那可否推广向全天下。到时,我大宋之农田,皆可自行做主,不用只靠天上的雨水,那不是年年都可以获得大丰收了吗?”

  晏殊对朝政经济了解甚多,当即摇头否决道:“事情哪有这般简单,殿下可知光修建开封之水渠花了多少钱?足足千万贯之巨,这还不算农户自行修缮的暖棚。若全由朝廷供给,除非一连几十年,朝廷不外用。

  可这本就不现实,三司每岁的费用支出,第一是军费,第二是官吏俸禄,第三才是农事。

  也就这两年好些,琼雷之地的海贸生意,让国库有了更多的赋税收入,而大规模的廉价商品倾销,也让各地迅速富裕起来。”

  诸如“倾销”之词,是晏殊近些时日和李贤相聊海贸事宜时,学习而来。只觉用在大宋的海贸事业上,非常的合适。

  随着和李贤这个见证人,对大宋海贸和大宋海师的经历发展过程,了解的越加深入,晏殊对李贤的认可和敬重就越高。

  尤其海贸协议和安保协议,让大宋于南洋多国,几乎立于不败之地。而自大中祥符六年开售,由李贤给海运府和政事堂先后上书的“泛南洋经济圈”建设方案,更是自去岁开始,有了很大的成效。

  “这样啊!”赵祯显得有些失望,不过他很快又兴致勃勃道:“听舍人谈到海贸,我前日亦听李相公说了,先生似乎建议正在筹建的大宋商号,打好‘品牌’这种事,还要做什么‘国际品牌’,成为国家间的规格制定者。

  这品牌到底是为何物,有何作用?当日未能问清楚李相公,却不知先生能做解答。”

  李贤没想到赵祯对大国经济会这么感兴趣,连聊农事的话题,都被赵祯给带偏了。

  但问起品牌,李贤便用浅显易懂的知识解释起来。

  “殿下当知道杨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