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辽国之乱(下)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把辽国上京,比作是整个辽国与辽皇遇刺驾崩的漩涡中心,那辽国的京城之地,中京大定府,便是漩涡的重灾区。

  这里集结这辽国最勇猛和最忠诚于辽皇的军队,当日辽皇去往上京之行宫时,留守于中京者,为南院枢密副使,兼吏部尚书杨又玄,另有兵马都部署萧匹敌,南苑侍郎萧合卓等诸人加以辅助。

  上京遇刺,辽国之危,没有人比这群人更为担忧。

  而在辽国遇刺身亡的消息传来,中京的官吏们发生了严重的争吵。

  一部分建议火速迎回辽皇的遗体,尽快安葬,并让辽皇仅存的儿子耶律宗真即位。另一部分则是在听到皇妃和上京守备宣布的诏书后,认为上京是个圈套,若是率军前往,多会是两军交火,自相残杀,只会让外部的藩国和部落有机可乘。

  后者做出的判断在于,辽南部地区,开州紧邻的高丽人,南京道一线的宋军,皆有异动。

  如果仅仅如此,还至于让辽国中京的主事人们忧心不已。

  更主要的是,大宋登州之地的海港,还有大宋于高丽开京于过去十数年,建立的两个大型海师基地,内有一万多的海师将士,加上大宋海师已侦查到的大型坚固海船,锋利的武器,成为了他们最真实的威胁。

  若是这部分的海师,和陆上的兵力,联合向此时的辽国发动进攻,那对辽国而言,将是致命的。

  且若是再抽出兵力,往上京迎回皇子和辽皇的遗体,如此分兵之举,自会让大定府和辽阳府的实力大大折扣,这般铤而走险的举动,伴随这越来越多将领的反对,而被搁置。

  所以,才有了中京之于官吏和将领,选择了暂时沉默之举动。

  今日,微风,天阴。

  中京城之内外,都被阴云笼罩。

  杨又玄来回在门庭之内踱步。

  门庭之内,另有几人,全都是中京的主要官吏,他们脸上的急迫,丝毫不比杨又玄少。

  “张相公迟迟没有传来消息,看来上京送来的讯息不错。皇妃联合上京守备,将上京之地给牢牢的圈住了。真是糊涂啊!”

  杨又玄停下身子,面向上京的方向,长长的一叹。

  接着,他转过头,看向兵马都部署萧匹敌,道:“高丽的军队还在调动否?是不是一直在向我开州方向挺进?”

  萧匹敌摇头道:“高丽人到是一直在边境徘徊,无太大的动作,看来曷不吕将军,自去岁便对之的压制和攻击是正确的。而之当下,亦有萧合卓于开州防守,高丽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倒是自前岁便向我朝进贡的回跋人,自陛下驾崩之后,便不断侵犯我朝之边境。

  不过,通州之驻兵,已是进行了清缴。回跋部带来的威胁,或不日将退去。

  让人捉摸不透的是,于这半月之内,宋国的海师舰队,不断于莱州和苏州之海岸徘徊。而根据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