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章 国子三馆_辅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睡觉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闭眼一睁眼一晚上就过去,一闭眼不睁眼,那就是一辈子过去了。

  李贤第二日天麻麻亮,就自觉地起床洗漱,准备用马车压着备好的礼物,去见见同学和老师。

  这地方李贤不算多么陌生,毕竟前两次出入洛阳,都要路过国子监的大门。平日里,也能看到国子监里进出的士子。

  要说到国子监的来历,那时间可久了!

  无论是李唐,还是现今于洛阳的国子监,其实都源于北齐成立的国子寺,隋大业三年才更名为国子监,到了李唐贞观二年,国子监正式脱离太常寺而独立存在。

  与当下的赵宋,其实国子监还是归于礼部之下的。又是办学,又管着天下办学,甚至于天下书籍的印刷也是国子监内的书库官管理。

  再说开封也有传言,大宋官家准备明年在开封再设置一个国子监。不过这和李贤的干系不大了,等东京国子监建好以后,他在洛阳的国子学差不多都毕业了。

  让南温驾车把一大堆东西搬运到国子监的大门处。李贤使之于外等候,他拿着凭证,也就是录取通知书准备先办理入学手续。

  现当下,进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于广文、太学、律学学习,也是众人口中常言的“国子三馆”。

  眼下,三馆每届学生的限额为七十余名,倒不是说一定是七品以上官吏的子弟才能面试入内,七品以下官吏的子弟通过考试也可以进去学习。

  李贤今次来的正是三馆之一的太学馆,位置很好找,也很好辨认。

  实际上,三月份安排新生入学的只有太学馆和律学馆,广文馆不在此列。

  于此两者间,能够看出,太学馆的生源最多,律学人较少。

  毕竟在太学学习,只要每次的成绩考核为优等,是可以免除科举,直接做官的,

  广文馆招生的时间和人群都有些特殊,大多在国子监解试时才有新生入驻,且必须是京官子弟。

  等前几个入学的士子走了,李贤不慌不忙地把手里的入学证明递给了内里太学馆大门一侧,专门负责登记的直讲手中。

  “李贤,华州人士,父为七品乾佑令,得知京兆府事保举,入太学馆……”

  李贤的入学证明,是父亲李自明在乾祐任上就办好的,当时父亲路过长安,拜访了薛奎,那薛奎当即还写了一份保举书。

  负责审核的秃头直讲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得李贤肯定答复,又看了看他家有华阴县官印的路引证明……所有材料都确认无误后,便将李贤的入学证明收了下来,让李贤写下了自己大名。

  一系列手续结束,另给了一个小腰牌,上面刻着“丙号斋舍,二十六”。

  “此为你斋舍之所,内有两人,所需之物,在斋舍前的负责分发日常之物者,多可以领取!

  斋舍一经安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