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章 榨取最大的利益_民国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榨取最大的利益

  方剑雄一直不喜欢盛宣怀,原因跟汉冶萍有关。客观的说,历史上汉冶萍的无奈,是为了生存,在那种历史背景下汉冶萍的命运大致是注定的。盛宣怀首先是个生意人,然后才是别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盛宣怀这个人没什么远见。相比之下,历史上的宋炜臣就干的漂亮,借了日本人的钱发展自己,趁着日元贬值的机会一口气给换上,日本人生生吃了哑巴亏。

  平行历史的汉冶萍最后的结局,根子还是在国家太弱,政府太烂上头,个人或某个家族能挣扎的余地不大。客观的说,这是北洋统治期间造成的恶果。

  盛宣怀之死,可以算做洋务运动那一代人最后的绝唱吧。

  抛开盛大的丧礼不提,还有更多需要方剑雄关注的事情。九月底,俄国内战出现了变化。

  乌拉尔河畔,夏伯阳(恰巴耶夫)指挥25师渡河。挫败了南线高加索地区的邓尼金部,顶住了高尔察克二十五万军队的猛烈攻击之后,苏俄红军的人数越大越多,壮大到一百五十万人,趁着高尔察克开始后撤,红军开始了全面的反攻。

  白俄军队兵败如山倒,困守乌法。高尔察克希望能坚持到冬天,但是就白军的现状而言,没有外援是不要指望了。高尔察克能指望的只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盘踞在东部各个港口的日军,一个是在伊尔库兹克和赤塔狂修要塞的民国国防军。

  一直留在北京的彼得罗夫学乖了,直接去求见方大帅,毫无疑问吃了个闭门羹。于此同时,在喀山获胜的后,苏俄代表越飞。再次来到方剑雄的面前。

  “委员长阁下,据说贵军约三十个步兵师,正在往远东集结。”越飞看着淡定,实则内心强烈的不安。眼看着冬天来临前击败高尔察克不是问题,一旦中国军队沿着西伯利亚铁路西进,俄国内战的变数就大了。尤其是经历过欧战的中国军队,装备整齐的三十步兵师正在集结,摆出随时西进的姿态。苏俄高层指示一直留在中国的越飞,不惜代价换取中国中立。

  “越飞先生多心了。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的军事演习罢了。”方剑雄倒也不否认有这么一回事,语气看着也很轻松。进入七月后,由于俄国战局的变化,国防军沈阳军区不待整编,便开始向远东集结。

  “列宁同志让我向您转达最诚挚的敬意。并表示中苏友谊有牢固的基础。苏维埃政权已经两次发表声明,放弃沙俄从中国攫取的领土和利益。列宁同志请我转告阁下,中苏两国可以按照目前实际控制线划定边界。”越飞说着话,从口袋里摸出一份电文,双手微微颤抖着递过来。方剑雄接过来后扫了一眼,淡淡道:“这个能说明什么?”

  平行历史上,苏俄政府在列宁时期曾三次发表声明

  请收藏:https://m.bq10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